石家庄毗卢寺清点"家底":11万枚古钱币信息丰富
石家庄市29万件藏品将领“户口本”
燕赵都市报记者杨佳薇
新闻提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正在进行中,昨日,记者从刚刚开课的石家庄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期培训班上获悉,目前,石家庄市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顺利开展,预计将有近29万件市县级国有单位的藏品拿到自己的“户口”。而作为全市试点,毗卢寺博物院内的普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馆藏可移动文物有铜器、石器石刻、瓷器等三百多件和大约11万枚古代钱币,其中11万多枚古代钱币传递出的信息十分丰富。
拆迁挖出的11万枚古钱币
聚焦:拆迁挖出的11万枚古钱币在毗卢寺
“从今年9月到11月,近4个月内石家庄市普查办和毗卢寺博物院普查员完成了毗卢寺博物院馆藏可移动文物信息的采集记录,包括三百多件铜器、石器石刻、瓷器等和11万多枚古代钱币。”昨日,石家庄市文物局有关人士透露,国务院2012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石家庄市石家庄首先开展了毗卢寺博物院的普查,可以说成果颇丰。
尤其是11万多枚古代钱币,是2010年谈固村旧城改造中出土的,当时谈固村旧城改造施工现场出土数万枚古代钱币的消息在石家庄市轰动一时。当时经专家初步考证,这批古钱大多是清代时期的钱币,以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最多。这批钱币均为窖藏钱币,放置在大瓮中。这批钱币的出土印证了“谈固有大财主”的民间传闻,也令“金谈固,银白佛,玉石高家营”的俗语更加真切。这也是石家庄市近年来数量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次新发现,其后这批古钱被正式移交毗卢寺博物院收藏。
“以往古钱信息都不是太详细,但可移动文物普查则要求我们必须精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普查中,对11万多枚古钱币我们进行精确分类,每一类都留下了详细资料,清点这批古钱后发现它们有20多种,“以清代钱币为主,乾隆时期的就有4万多枚,还有宋代、金代和明代的钱币,还有少量外国古钱,譬如日本和越南的。“这批古钱币有很多文章值得一做。”
除了古钱币,在毗卢寺的普查中,还发现三百多件石刻、青铜器、瓷器等文物,其中三级以上文物占四分之一以上,“其中战国青铜剑、明代韦陀像等很珍贵。”
深入:29万件藏品将领“户口本”
据悉,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目前,毗卢寺的可移动文物信息均已采集记录完成,普查中大到数米高的石造像小到直径两厘米多的古钱币,工作人员都据国家文物局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逐一进行了信息采集,包括文物的账号、名称、年代、质地、尺寸、质量、完残程度、来源等并采集了各角度照片。
“毗卢寺作为试点普查已经完成,而同时,全市的普查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昨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10月,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2013年5月,石家庄市成立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就正式启动全市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按照“应登尽登、应保尽保”的原则,同年8月初市普查办向各县(市)区下发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经统计,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有60家,拟定采集信息的文物达29万多件,其中就有古籍善本十多万本以及古钱币11万多枚。
昨日,石家庄市文物局局长张跃新透露,近期国家文物局几次发文要求加快普查进度,“目前提出了指标:提高文物信息登录的数量,完成可移动文物数量的20%,特别强调今年底以前完成文物系统外文物认定工作。目前,灵寿、髙邑、石家庄市博物馆、西柏坡等文物采集登录10月已经开始,其中灵寿已经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录入一百多条信息。但目前看石家庄市按时完成普查压力不小,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希望对下一步普查有所帮助。”
拆迁挖出的11万枚古钱币
揭秘:大到石刻小到饰品都得“详单”
“其实,这次普查工作量非常繁重,任何一件藏品都要经过严格的认定程序,并由县区级普查办直至国家普查办逐级审核,文物的身份才最终定案。”昨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可移动文物是指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在普查中,每普查到一件文物,工作人员就要对包括文物的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14项基本指标项,11类附录信息以及照片影像资料,收藏单位基本情况进行登记,这其实是一个繁琐浩大的工程。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文物普查要求相当之高,为文物测量、登记和拍照等工作都需专业人士上手,“文物形状各异,每件测量都要精准到位,还要保证安全,力求一次成功。除每件文物要拍一到多张照片外,还要详细测量具体尺寸。大到几百公斤的石刻,小到不足1克的饰品都要记录其质量。”
不过,记者获悉,2008年石市曾对16个县(市)文保所、市博物馆、市文保所的馆藏珍贵文物数据进行了采集,共认定一级、二级、三级文物14801件,“这些数据将不再进入这次的普查,直接并入可移动文物普查,将来大家能通过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一览这些珍宝风采。”
未来:鼠标就可点出“博物馆”
昨日,记者打开国家文物局网站,发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模块已基本完善,目前,已经向文物部门内部开放,进行数据录入。据权威人士透露,2014年底,该平台就有部分数据将向公众开放,普查工作将于2016年底基本结束,届时各类藏品信息将收入国家文物局官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该平台还将向公众开放,“鼠标一点,珍宝尽览”的梦想将很快实现。
“普查任务虽然繁重,但系统地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基本状况,包括修复情况、保存现状等,并且得到一个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大体数字,将是一大突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普查,将建立起我国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机制,这一信息登录平台是开放的,随时可以填报、申报、完善文物的各项信息,对于文物系统内的收藏单位,本次普查能够帮助他们完善馆藏文物账目、统一馆藏文物登录标准、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
“最重要的是,通过普查,将有可能实现国有可移动文物全面向社会开放,真正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普查,可以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让文物在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文物工作的技术革新以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