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考生的36小时 全家6年2万公里高考长征画句号

09.06.2015  10:38

  2015年浙江高考首日,考生走出考场。

  没有一件事能像高考那样将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3天内集中爆发。而对于杭州长河中学高三学生小陈而言,这一刻,他的父母已经陪他走了2万公里,他们一家已经奋斗并等待了6年。

   家长周末陪读6年行程2万公里

   “都快赶上长征了!”

  6年前,老家台州的小陈考入杭州一所私立初中,自此开启了漫漫异地求学生涯。陈爸爸和陈妈妈都是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为了让儿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果断拿出多年积蓄,又向银行贷了款,在滨江区买下一套面积不大的公寓。

  每个周五下班后,陈爸爸会开车到妻子的单位把人接上,一同出发去杭州,这已经成了夫妻俩多年来的默契。6年近2万公里的里程数,在他们看来,只是陪伴儿子成长的一种记录方式。

  “都快赶上长征了!”陈爸爸笑着说,从上学到走向社会又何尝不是人生长征路的一部分。他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早在半个月前,夫妻俩同时请了年假来杭州“陪考”,这次的“杭州周末行”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的例行奔波了,“以后就是有空来度度假,放松放松的。”同样的旅程同样的目的地,不一样的是心境。

  车子的后备厢总是装得满满当当的,新鲜地道的土产是绝对的主角:透着鲜味儿的大黄鱼是陈爷爷清晨5点去早市挑的;陈奶奶赶在黄梅天前风好的腊肉,拿来炒豌豆最下饭;偶尔还会有蕃粉圆、九层糕之类的特色小吃,都是杭州买不到的。

  6月6日晚上6点多钟,高考前夜,在小陈家的餐厅里上演着平常的一日三餐。清蒸鱼、红烧肉、香菇青菜、炒胡萝卜丝,外加一碗番茄蛋花汤,掌勺的是自诩有好手艺的陈爸爸。陈妈妈一边布置碗筷,一边冲着屋内喊“吃饭啦”,小陈立即出来落座。

  一顿饭下来,全家人谈笑风生,内容围绕着网上流传的八卦以及时事新闻,绝口不提“高考”二字。

  陈妈妈的解释是“怕增加孩子心理压力”、“就是一场考试,没必要特别去提”。看似有点矛盾的回答,透露出考生家长内心的敏感。

  或许在这个特殊的临界点,不论是言语上的关心,还是举止上的打扰,都被看作是“犯规动作”。电视开很大声是不允许的,给家里大扫除是不允许的,宠物撒泼叫唤更是不允许的。

  不过身处于“紧张”气氛中的小陈倒是神态自若,胃口极佳地扒完两碗饭,对陈爸爸说:“我复习完了打两盘DOTA(网络游戏),你来不?”陈爸爸欣然答应。

  “不仅要陪好‘考’,还要陪好‘玩’,对学习事半功倍。”陈爸爸说。

  也许被儿子的轻松所感染,陈爸爸全身心投入到和小陈游戏PK中,陈妈妈收拾完残局也贴上了面膜,拿出iPad开始自在地淘宝…

  送考不“陪考”家长故作淡定

   同学默默在课桌上刻下:拼了!

  终于到了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早上6点半,陈妈妈准时起床准备早餐,两个水煮鸡蛋、两个菜肉包、一碗白粥,质朴简单。其实这样一顿早餐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做好,陈妈妈却足足耗费了一个多小时。鸡蛋是特别挑过的土鸡蛋,菜肉包子要蒸得软硬适中,白粥熬得够糊还得事先放凉了才好马上入口。

  到了7点半,小陈和陈爸爸同时起床了。“铅笔、水笔、橡皮都带了吧?准考证放好没?”陈爸爸洗漱完的第一件事便是帮儿子检查准考证和考试用具,这些东西都被装进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

  陈爸爸说,从今年开始,学校要求考生都准备一个文件袋,必须是透明的,为了符合高考“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

  据了解,小陈所在的长河中高级学今年有500多名应届生参加高考。该校往年的升学率平均在70%以上,小陈就读的“快班”被学校老师视作重点大学的“梦工厂”,全班40多名学生至少一半有希望考进重本线。

  在最后一次模拟考中,小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年级段排名前30。小陈的班主任告诉陈爸爸,如果小陈在高考中也这么发挥,“考进浙大基本没问题!”

  小陈说,在高考倒计时开始后,班里的黑板上一直写着这样一句标语:沉着应试,拼尽全力。

  在他们这些“95后”看来,贴标语这类的激励形式实在是“OUT”了,新时代的学子应该用更开阔更淡定的态度对待高考这一“应试教育”的产物。即便如此,还是有同学默默地在课桌上刻上“拼了”等字眼,以向传统致敬来表达取胜的决心。

  从当天上午的9点到11点半,小陈顺利完成了首门语文科目的考试,与三五同学一起走出考场。

  与其他家长不同,考试前半小时,陈爸爸和陈妈妈将儿子送到考场之后便驱车离开,在几公里外的商圈找了一家僻静的咖啡馆,喝茶聊天“坐等”。

  陈爸爸称,说不紧张是假的,但他们不想孩子因为父母在考场外干等陪考而烦心,“大家都把心态放好,成与败看得淡点。”直到临近考试结束,他们才去接孩子吃饭。

  见到父母,小陈的第一句话是“题目不算难”,这让陈爸爸和陈妈妈安了大半的心。午饭是小陈最爱的披萨,算是夫妻俩对儿子首轮“应战”旗开得胜的奖励。

  小陈家长晒在微信朋友圈的“等考”图片,供亲友调侃。

   家长朋友圈晒“等考”图

   “以后就‘翻篇’咯”

  6月8日下午4点多钟,当小陈完成最拿手的英语科目出来时,陈爸爸和陈妈妈早已如约等在了雨中。

  因为下大雨,今天考场外出现了一幕逗趣的场景——一辆辆考生家长的车停在路边,驾驶室玻璃窗半摇下来透气,为了不让雨水打进车子,家长们在车窗的夹缝中撑起了伞。

  “就像车子长了‘蘑菇’似的。”陈妈妈笑道,并用手机拍下这些画面,发到朋友圈里,供亲友调侃。

  她说,这两天朋友圈都被高考刷爆了屏,但说的最多的话题无非是“今年的题目难不难”、“孩子发挥得好不好”。于是,她发了这组高考“蘑菇”图,让大家看待高考这件事时,能少一点紧张、多一份从容。

  问及小陈未来的志愿,陈妈妈表示很简单,儿子学的是理科,学术型的理工科专业或许更合适,不过最终还是要由小陈自己定夺,“他喜欢学什么专业就选什么,我们只希望他能留在杭州就好,这样生活上方便,交际圈也能比较固定。”

  而小陈眼下关心的并不是填报志愿的问题。“我跟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考完试就去云南毕业旅行。”小陈说,这趟旅行他们策划许久,包括机票、旅店在内所有行程都计划稳妥,只差付诸行动了。“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大理看看!”

  提及已完成的几门科目,小陈信心十足,“考到的题型基本都复习过了,数学有一些难,还好我都做出来了。”

  他还透露,在考试前还收到了许多准备出国的同学发来的加油短信,让他感到既温馨又感动。“虽然他们都不参加高考,但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考雅思托福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不比我们轻松。我们应该共同加油。”

  明天,小陈将迎来最后的自选科目考试。晚饭后,陈妈妈已经开始整理行李箱,她和丈夫已经决定明晚启程回台州。今晚是陪伴儿子高考生涯的最后一晚,陈妈妈显得格外坦然,收拾衣物的手不停,嘴里吐露出一句,“大家都‘解脱’了,以后就‘翻篇’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