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子近1500万公斤梨卖不出去
冷库内成箱的梨堆积如山。
存放在冷库的梨就跟刚摘下来的一样新鲜。
省会藁城区马邱村和张名甫等村村民多年来都以种梨为生,可如今去年丰收的梨还有近半堆在冷库,价格一降再降,依然无人问津。不仅是藁城区,省会各产梨区都存在梨滞销情况。果品滞销现象时有发生,是产品真没人要?还是销售方法有问题?破解产品滞销,到底路在何方?记者为果农惋惜之余认为,水果滞销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
现场
一个村子滞销梨果近1500万公斤
眼瞧着天气一天天变暖,省会藁城区马邱村的村民望着冷库却愁眉不展。藁城区马邱村有6000多口人,绝大多数村民都以种梨为生。这里产的梨又脆又甜,品质上佳。去年梨丰收,村民们兴高采烈,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谁想到市场却因丰收反而销售不畅。多半年过去了,全村如今还有近1500万公斤梨没卖出去。“我们都是以种梨为生,梨卖不出去,吃饭不香,睡觉都不踏实。”昨日上午,马邱村高女士对记者说。
在马邱村,说起梨滞销一事,村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得知记者来采访,村民争相讲解情况,热切的眼神中,透出焦急与期盼。在马邱村,大大小小的冷库有100多个,每个冷库都堆满了整箱的梨。
沿马邱村一路向西,路两侧地里全是粗壮的梨树,一些大梨树成人双臂才能勉强合抱,这些都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梨树。一路上,不时出现一个个冷库,仅在个别冷库前见到有大货车,果农正把成箱的梨往车上装。“好不容易有个客户来拉梨,能不高兴吗!”一位老板感慨道。
走着走着,记者来到了张名甫村,这里全村8000多口人,同样多以种梨为生。果农赵先生的冷库里,堆满了皇冠梨、雪花梨。这里的皇冠梨个头大,汁多甘甜,咬一口脆生生,吃后满口留香,确实美味。据赵先生介绍,这些梨都是去年的,这两年连续丰收,可连着两年都卖不上价,可谓丰收不增收。“春节前是个高峰,当时一天一辆车来拉,可节后热度迅速减弱,现在七八天能有一辆车来收梨就不错了。”赵先生说,一年有两个销售高峰,一是春节前,另一个是清明前,虽然现在离清明越来越近,可一点也没显出回暖的迹象,大家盼客户可谓望眼欲穿。
调查
省会产梨区大多存在滞销情况
梨滞销的不仅是马邱村、张名甫村,附近的黄家庄村、后营村、大长安村、小长安村村民也都以种梨为生,梨同样卖不出去。“大家都一样,因为市场就不好。”赵先生说,现在一箱梨卖30多元,一箱梨30多斤,基本上一斤梨一块钱左右。“有人认为我们捂着不卖,想多赚钱,其实是真没人收。”赵先生说。“村民的梨熟了,为保鲜都放进冷库存放,可一箱梨放冷库就要16元钱左右,再加上种梨的成本,浇地、施肥、防虫、包装和人工,一箱梨还能挣几个钱?不赔钱就不错了!”
据了解,冷库每年只开到六月份,到时不管剩多少,无论价格多低都得卖出去,因为之后冷库再运营的话成本太高,那样会赔得更多。“这么好的梨只能堆在冷库,看着就着急,为了少赔点钱,再便宜也得卖啊!”有村民焦急地说。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藁城区,在省会其它产梨区,也都存在类似的梨滞销情况。
赵县范庄镇秀才营村的“袖珍夫妻”靠种梨为生,可他们去年种的梨同样销路不畅,一箱也卖不出去,后来在本报的帮助宣传下,才找到销路。而在赵县,冷库也都存有大量的梨,大家都盼着有客户上门。
除此之外,在辛集这个水果之乡,同样面临滞销情况。在辛集市泗尚村,村民李先生家有万余斤梨,因为没有冷库,梨都堆在家中院子里,卖不出去只能慢慢放坏。为了减少损失,价格再低他都愿意谈。每天,为了卖梨他推着三轮车上街,只要有一丁点坏的地方,都不会卖给客人。
“不是我们不想卖出去,都怪丰收了。”马邱村村民高女士说,在全国梨果都丰收的情况下,许多老客户都就近买梨,以前有很多东北的客户,现在来的越来越少。
如果您愿意帮助梨农,可以联系马邱村的果农高女士,电话:15100141168。
探讨
转变销售思路
预防农产品滞销
说起来,春季正是吃梨的时节。在营养学界,梨有个很响亮的名头——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却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这样一种好水果,怎么就卖不动?
记者以往采访过多次水果滞销事件,总结发现,每次对滞销水果进行宣传报道后,都会出现广大市民的爱心抢购。记者询问身边朋友,他们表示都喜欢吃梨,并表示如果有又好又便宜的梨,愿意购买。有人认为,丰收不增收确实是个难题,果农应该从多方面找原因。对此,市民刘先生认为,一边是消费者需求未满足,市民身边的一些购买渠道价格较高,一边却是果农们上好的梨卖不出去。其实,双方需要第三方搭建一个平台,以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水果滞销只能说明我们的商机意识不够。”刘先生说。
对此,藁城区的梨农表示,他们除了四处去谈合作,也注意网络营销,但因客户零碎,购买量少,所以用心不够。今后,他们会多方寻找商机,“抱团取暖”。
近日,网上留传的一个笑话,很是给人启发。说的是有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元,来的人钓了一整天都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高兴,都认为老板很够意思,不坑人。后来鱼塘看门大爷道出实情:“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鸡滞销了,这鱼塘就没鱼。”这个方法叫做去库存!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其实它告诉我们,和经营挂钩的事,有时要转变思路,另辟蹊径。骗人不对,但如果你不寻找方法,只靠等,永远等不来商机和销路,好酒也怕巷子深!
破局
破解滞销之困
农业信息化很重要
果品滞销现象时有发生,是产品真没人要?还是销售方法存问题?破解产品滞销,到底路在何方?对此,全国水果流通协会信息部部长陈磊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农产品产量与市场对接失衡、供需失衡的问题。
而针对藁城等地果农梨滞销的问题,记者咨询了石家庄市农科院林木花卉研究所所长李志斌。
李志斌表示,“不仅仅是梨,去年大枣、葡萄、草莓、苹果等很多果品的收购价格都比往年偏低。无论是价低还是滞销,最直接原因是供大于求和产销信息不对称。很多果农现在种植分散、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而是扎堆儿去种植同一种水果,造成供大于求,也就导致了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对于这种受市场影响而出现的价格波动,果农一定要理性看待,认识到投资创业的风险。
此外,果农自身要摒弃靠天吃饭的心理,主动靠近市场,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学会找销路。同时,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果农对市场信息处理能力有限,这时就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引导,让果农与商户间尽快对接,同时,在相应政策上相关部门也应该给予果农一定的倾斜和鼓励。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李志斌说,目前全市县域周边都在大力建设经济林木,但在种植完成后,如何进行农业转型、深度加工、为果农寻找出路,也是相关部门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