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喊打却从未灭绝,3万元罚款能否根治垃圾短信

18.11.2014  13:29

史上最严”治理新规有望在12月底出台, 业内人士:得打持久战

工信部近日发布《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于违反规定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和短信息服务提供者,最高可处以3万元罚款。这个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的治理新规,能否清理干净垃圾短信,还百姓一个安静的手机?

短信息的范围扩充至微信、微博等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17日透露,此前起草的征求意见稿,待12月5日征求意见结束后进行汇总和适当修改,有望在12月底正式出台。

征求意见稿对垃圾短信的边界进行了界定,特别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并对“按号段”发送、在线自动收集等群发方式进行严格遏制。此外,征求意见稿把短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手机短信扩充至包括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方式,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和短信息服务提供者提出明确的惩罚措施。

垃圾“工厂”为何只减产不关门?

近年来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根除垃圾短信,原因较为复杂。首先,在庞大规模的垃圾短信背后,是一股“斩不断、理还乱”的利益链条。据悉,目前垃圾短信的行情价是每条纯利润0.04元,发送100万条短信基本在4个小时内即可完成。也就是说,不法分子每小时即可净赚1万元。

另一方面,各部门缺乏协调,导致打击不力,也是垃圾短信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知名电信专家付亮表示,垃圾短信大部分是商业广告,这属于工商部门的职责。当用户向工商部门投诉时,工商部门会让用户去找通信部门,但通信部门又管不住广告主。“垃圾短信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运营商或工信部并不是执法部门,即使用户向其举报,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说。

业内

分析

最高3万元的处罚并不算重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将出台的严格新规对打击垃圾短信有积极作用。“有了明确的罚则,对不法分子就是震慑。”郝智超说。不过他表示,打击垃圾短信仅依靠一份文件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根治垃圾短信仍将是持久战。

此次规定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发送垃圾短信者最高3万元的处罚。知名互联网与通信律师赵占领认为,这一处罚并不算重,但相比处罚额度,更重要的是能否照章执行。如果执行上虎头蛇尾,将损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实际上,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付亮表示,工信部并没有深度的处罚权,它的机构设置只到省一级的通信管理局。所以在县或者地级市一级,电信部门就根本处罚不了。有鉴于此,这一“最严”的措施最终实施的结果,尚有待观察。

同时专家指出,光惩罚那些发短信的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垃圾短信治理必须“齐头并举”。例如,打击“伪基站”需要通信、公安等部门的长期联动。再比如,近半年来苹果iMessage垃圾短信呈现快速上升势头,这还涉及到跨国企业,打击此类垃圾短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更多部门的配合。但无论如何,职能部门不能因困难、技术、分工范围等问题而推诿扯皮,尤其是自身要做到干净,不能卷入黑色利益链。 据新华社电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