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氏县建“500米服务圈” 万余群众受益

11.03.2016  15:02

张素国向记者讲解毛遗村的“党员500米服务圈” 王天译 摄

  中新网石家庄3月11日电 (肖光明 王天译 崔涛)眼看着春耕的季节又要到了,家住河北省元氏县赵同乡毛遗村的老农何存子又习惯性地拨通了“服务圈”的电话。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事找“服务圈”帮忙,已经成了何存子生活的一种习惯。

  何存子今年76岁,是五保户,和同龄的老伴相依为命。“自从前年,村子里施行起了‘服务圈’,党员们就开始经常来到家里嘘寒问暖,啥都帮着干,这让我们老两口省了不少事。这不,时间长了,没他们帮忙,自己都不习惯了。”说起“服务圈”,何存子忍不住笑起来。

  何存子口中的“服务圈”,全称叫做“党员500米服务圈”,是元氏县在2014年8月推出的一项新的党建载体,是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良性互动的为民服务新机制。

  元氏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有208个行政村,43万人口。其中,党员就有11012名。“农村党员较多,且多数农村地处偏远,组织学习少、活动少、党员观念弱化、模范带头作用弱化、与党组织配合工作不多,党员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元氏县组织部组织员张运来说,种种原因的积病,致使很多党员“‘忘记’了自己是党员,群众‘忘记’了谁是党员,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淡薄了。”

  张运来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元氏县就成立了“村民事务代理室”,利用村干部接触外面事物较多、办事更为熟络的优势,由村干部为村民跑办申请低保、办理医疗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发展,‘村民事务代理室’已经相当成熟,为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帮助,但村干部数量较少,一般的村子也就四五个,个别村子就一个人,很难满足村民们日常的需求。”张运来说,“党中央要求党员,尤其是无职务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这就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想到了成立‘党员500米服务圈’,按照活动区域不超过500米的原则,由长期在家且有能力的党员组成快速服务团队,在‘村民事务代理室’的统一协调指挥下,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代办各种事务。

  元氏县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陈永辉说,为保证“党员500米服务圈”能切实帮助村民,县委统一印制了联系卡。联系卡正面是党员的姓名和电话,背面是这个党员的包户名单,并将包户党员的电话统一公示,由“村民事务代理室”统一进行协调和监管。目前,元氏县已建成“党员500米服务圈”452个,参加活动党员8325名,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16800余件,受益群众12000余人次。

  “‘党员500米服务圈’的创建,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拓宽了党员服务领域,使农村广大党员有了发挥作用之地,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有困难,找党员’的社会风气。”陈永辉说。

  有着5300多人的毛遗村,有党员115人,其中47人长期居住在村子里,且年富力强。如今,这47名党员已全部成为志愿者,建成了四个“服务圈”,一年多时间里,记录在案的帮扶事件就有300多件。毛遗村党支部书记张素国告诉记者,“服务圈”实行一年多来,村子的风气变好了,邻里纠纷变少了,党员干部感觉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开始主动办好事、办实事,村民们受党员的影响,也越来越乐意互相帮助。5000多人的村庄,空前的团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