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区2万亩高标准农田加紧建设
11月23日上午,室外寒气逼人,走在藁城区南营镇南营村的街上,行人寥寥;但在村东麦田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们或站在地里,或围在地头,远处一台开沟机缓缓迎面驶来,身后留出一条40厘米宽、70厘米深的长沟。
一打听,原来这是藁城区201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南营村项目区施工现场。“沟里将安装防渗管道,根据地块形状和水井分布,形成‘工’字型、‘王’字型的管网结构,保证所有地块浇水需要。”村委会主任耿保堂介绍说。
“这防渗管道代替土垄沟,以后浇地还省时省水又省电呢。”一旁的村民胡成奎指着自家地块高兴地说,70厘米的深度,可以保护管道冬天不被冻坏。
今年,藁城区通过竞争立项、评估论证,确定在区位优势明显、土地集中连片、村领导班子组织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南营镇、梅花镇的四个行政村和硒之王家庭农场,投资3012万元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实行水、电、林、路综合治理,把项目区建成环省会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在梅花镇东庄村,田间小路上同样人头攒动,搅拌好的混凝土缓缓浇到平整好的田间路上,两旁的工人迅速将其摊平,不久后这条土路将被硬化,路两旁还将栽植树木,形成一道田间风景线。部分路段边沟采用水泥板衬砌,路肩铺设面包砖,不仅结实美观,而且可以防止路边杂草丛生,有利于树木生长,大大降低管护工作量。
去年,该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玉村项目区选择了4块方田进行试验,缩短管网间距,消灭田间土垄沟。经过测算,每亩地可节水约30%,节电20%,增地5%,增收200余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今年我们还将在项目区选择合适地块继续进行试验,进一步放大环省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果。”该区农业开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藁城区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87亿元,先后争引实施了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等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连片开发建设高产稳产农田31.51万亩,修建农田道路881公里,铺设地下防渗管道1246公里,为促进全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侯天仪 通讯员 张 倩 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