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27.07.2016  15:42

总投资2100亿元的195个京津项目签约落户,“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呼之欲出;黄骅港运营潜力被充分激发,增速长期领跑全国;环渤海区域以港口为起点连接欧洲的第一条铁路货运通道成功打通;3个月依法拆除违建9400余处、近300万平方米,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冲突、零钉子户……渤海新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开放招商、城市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城乡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七大攻坚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渤海新区规划建设了石油化工、汽车、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等九大功能园区,以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特色,汇聚起了不同的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临港产业体系。并确定到“十三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1212”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

今年以来渤海新区发展势头强劲,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300个,同比增长241%;新开工项目114个,同比增长178%;竣工项目41个,同比增长105%。特别是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入园北京药企48家、开工建设20家;依托雄厚的汽车零配件和汽车改装产业优势,建设了北汽华北(黄骅)产业基地,60万辆微车项目投产,汽车试验场、同捷新能源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中兴汽车等项目快速跟进;按照“研发在北京、转化在新区”的模式,全力打造渤海新区北京科创产业园,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渤海新区产业化促进基地全面启动,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清华大学新材料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加快建设。

七大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新区上下多干少说、善做善成的工作作风。如今,城市环卫水平大大提升,车辆不再随意停放,私搭乱建现象基本绝迹,“绿化新区大地行动”引发全民植树热潮,盐碱荒滩一改旧日容颜,变身绿廊花海。今年上半年,渤海新区新增绿化面积53.1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49.3万株。

在渤海新区经济发展局投资服务中心办公室的墙上,一张涵盖5个部门、12个月、55个项目的“挂图作战”明细表格外醒目。在这张表上,全区重点项目被倒排工期,采用红、黄旗的形式,使每个月的项目进展情况一目了然。相关部门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实现了项目建设从手续跑办到竣工投产的一路绿灯。其中,在项目前期手续跑办方面,实行“项目分包、责任到人、跟踪服务”项目全程代办机制,专人专事全程跟办项目,同时,根据项目前期流程,采取串联和并联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推进手续办理工作,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在服务项目开工建设方面,深入项目一线现场办公,准确、及时、全面了解项目进展,全力排除制约因素,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方面,采取“一企一策”“点对点”帮扶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稳定生产、开拓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广开渠道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有效缓减企业资金不足难题,助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作为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9个试点之一,渤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之后,大刀阔斧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完成所有审批,一枚公章办结全部手续”,使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速,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3.5小时。 类似这样的工作创新,在渤海新区随处可见:对“一市三园”、区直部门、驻区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按月进行综合考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考评名次;开展“决策前问需于民、实施中问计于民、落实后问效于民”的“三问决策制”,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找准并解决影响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汇集全区智慧,促进科学决策。

为了促进攻坚行动更好地开展,渤海新区坚持“开门办公”,建立了一套以“月评窗口单位、季评职能部门”为主要内容的“双评机制”,把各部门工作交给投资者去评价,全方位听取意见。评议结果将在网上公开,作为各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渤海新区监察部门对总分低于60分的区直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对总分低于60分的垂直部门和单位向其上一级领导通报结果。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如今,攻坚的态势促使渤海新区上下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保障意识明显增强,“院内事主动指导、院外事全程代办”已成为渤海新区工作常态。广大投资者纷纷发自内心地说:“我们对渤海新区工作非常满意,企业在这里投资创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