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协比较试验:一次性口罩好于可换滤片式口罩
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清华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消费者也容易引发诸如哮喘一类的疾病。许多消费者选择口罩作为出行的必备品,然而,各种宣称具有防霾抗菌、防PM2.5的口罩产品其真实质量是否能达到厂家宣称的效果呢?近日,省消协对市场销售的部分口罩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
省消协随机购样,共购买了9个品牌样品,涉及9个生产厂家。9个品牌样品全部属于随弃式面罩。其中,5个品牌为可换滤片式布口罩,3个品牌为一次性折叠口罩,1个品牌为一次性平板口罩。本次比较试验,省消协委托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进行测试,测试按照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口罩过滤效率、(总)泄漏率、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四项指标进行测试和比较。
样品执行标准不一、标识标注比较混乱
目前国家尚未有针对防雾霾或防PM2.5口罩的相关标准,从这次检测的样本情况看,执行标准可谓不一,有3款样品执行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其余6款样品均执行企业标准;产品外包装标识标注多以防霾防PM2.5进行宣传,GB 2626-2006标准规定“KN90 、KN95、 KN100”三种滤料级别(非油性过滤效率级别)标注,级别依次提高,级别越高,过滤效率越高,只有1个企业标注了滤料级别KN90级别。另外,此次检测中,未标注标滤料级别的按滤料最低级别KN90测试或评判。
一次性口罩过滤效率好于可换滤片式布口罩
过滤效率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口罩可以滤除颗粒物的百分比,是口罩商品最重要的防护性能,是表现呼吸防护装备的关键技术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过滤材料的防护效果越好。
GB 2626-2006标准中,根据过滤材料的过滤效果(非油性)分为KN90、KN95、KN100三个级别,过滤效率分别要求大于或等于90.0%、95.0%、99.97%。如果产品的过滤元件表明KN90,那就表示其过滤效果要大于等于90.0%。本次试验主要测试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质的过滤效果,按照GB 2626-2006相关标准,采用计数中位径0.075±0.020微米的氯化钠颗粒作为测试介质(属于PM2.5),检测流量为(85±4)升/分钟。
省消协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这次比较试验结果看,一次性口罩过滤效率要好于可换滤片式布口罩,这是因为,可换滤片式布口罩中的滤片材料虽然对颗粒物具有过滤性能,但由于滤片面积较小,因此一些气流会通过滤片四周的布进入到口罩内,降低了口罩整体的过滤效果。
多数试验样品与脸部的密合度普遍较差
口罩的过滤效率再高,如果佩戴密合不好,也无法提供有效的防护,因为口罩外的空气会轻易从口罩边缘进入到口罩内,被人体吸入。
口罩的贴合性与口罩的形状结构有密切关系,与人的脸型也有很大关系,所以GB 2626-2006标准要求,检测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脸型不同,选择不同的受试者,通过模仿实际的使用条件,受试者佩戴测试产品做不同的动作进行泄漏率测试。标准中规定随弃式面罩KN90的总泄漏率为:以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为评价基础时,50个动作中至少有46个动作的总泄漏率小于13%,并且以人的总体总泄漏率为评价基础时,10个受试者中至少有8个人泄漏率应小于10%。从检测情况看,9个品牌样品中只有一个样品的总泄漏符合国家标准。其他各个样品的总泄漏率均不符合该项要求,都为0个动作的总泄漏率小于13%,0个人的总泄漏率小于10%。
口罩的总吸气阻力应小于等于350Pa
口罩的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是指佩戴者在呼吸时需要克服面罩的阻力。阻力大小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呼吸感受,阻力越大,佩戴着会觉得“憋得慌”,其舒适感越差。因此,在不降低过滤效能的前提下,口罩产品应尽量降低呼吸阻力。
按照GB 2626-2006标准要求,口罩的总吸气阻力应小于等于350Pa,总呼气阻力小于等于250Pa。本次检验的9件样品中, 7件样品吸气阻力数值小于350Pa,在GB 2626-2006标准要求之内,2件样品数值大于350Pa,超过了标准要求,消费者在佩戴时舒适感会较差。9件样品呼气阻力数值从35Pa到74Pa不等,都小于250Pa,说明这几款试验样品呼气阻力这一性能指标都不错。
各试验样品的性能与价格不成正比
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全部由消协人员模拟消费者在商场上购买,最便宜的每个3.6元,最贵的每个32元,但从本次的试验的结果来看,其防护性能并非越贵越好,性能与价格不成正比。
省消协提示,应对雾霾天气时应选用过滤效果较好的口罩,本次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次性口罩过滤效果较好;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老年人、小孩不宜佩戴呼吸阻力较大的产品;由于人的脸型各异,最好先行试戴,如果佩戴密合不好,就会降低过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