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农业经济开局良好

07.06.2014  04:32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八届三次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稳定农产品价格,努力降低各种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全省农业经济开局良好,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小麦长势普遍较好,蔬菜生产稳定发展,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发展加快。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省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95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5亿元,增长3.7%,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亿元,增长3.5%,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

  (二)冬小麦长势良好

  一是小麦苗情指标较好。由于去年秋季小麦播种基础扎实,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加之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全省小麦安全越冬,顺利返青,小麦苗情长势良好,群体合理充足,个体敦实健壮,均衡一致。全省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92.0%,比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比8.0%,比去年减少0.4个百分点,苗情长势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具备了丰产丰收的前期基础。

  二是主体麦田墒情较适宜。去年冬季,虽然我省有效降水少,气象干旱严重,但由于大多数麦田浇了冻水或补墒水,冬季大风天气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麦田土壤水分。因此,目前主体麦田土壤墒情不错,少数麦田由于播后一直未浇水,墒情较差。

  (三)蔬菜生产稳步增长

  各地继续按照“扩规模上设施、壮龙头活机制、创品牌拓市场、提质量增效益、抓示范强带动”的蔬菜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和基地建设,积极调整蔬菜生产结构,着力推广先进种植、栽培和管理技术,加快蔬菜生产和营销机制建设,同时,各地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持续雾霾天气减少,蔬菜生长光照充足,蔬菜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一季度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3.7万公顷,同比增长0.6%;单产同比增长1.8%,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总产量839.1万吨,增长2.4%,增幅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17.7万公顷,同比增长4.4%,占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4.5%,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设施蔬菜产量670.8万吨,同比增长13.5%,占蔬菜产量的比重为79.9%,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四)林业生产快速发展

  一季度,全省各地把“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山清水秀河北”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林扩绿”作为林业工作的中心任务,加之今年气温较高,适宜种树,全省掀起春季造林绿化新高潮。一季度全省新增育苗面积0.9万公顷,同比增长36.7%;人工造林面积6.0万公顷,增长42.1%;零星植树4478.2万株,增长30.1%。

  (五)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发展加快

  一是养殖规模扩大。一季度生猪存栏1730.8万头,同比增长4.8%;牛存栏413.9万头,同比增长0.3%;羊存栏1363.4万只,同比增长3.8%,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发展加快。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1007.6万头,同比增长4.0%,增幅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家禽出栏18488.7万只,同比增长3.3;猪牛羊禽肉产量123.3万吨,增长2.9%,增幅提高3.4个百分点;禽蛋产量81.1万吨,增长5.1%,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农业生产技术仍然比较匮乏

  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对生产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随着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者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储存、畜禽疫病防疫等方面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由于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技推广和培训体系尚不完备,农产品生产信息获取手段落后、渠道不畅,导致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提高存在困难,新技术、新品种的利用程度较低,使用滞后,对农业生产形成较为明显的制约。

  (二)蔬菜深加工水平仍需提高

  蔬菜深加工的规模和水平是蔬菜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目前,我省的蔬菜产业仍以初级产品种植为主,蔬菜深加工发展滞后,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增长缓慢,种植、加工、营销、流通一体化的格局尚未形成。大部分龙头加工企业主要以蔬菜冷藏、冷储等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延伸较短,生产效益较低。

  目前,我省蔬菜业仍然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阶段,虽然数量已经居于全国第二位,但在科技、市场、质量、效益、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活、大而不特、大而不精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成本和价格因素制约着畜牧生产的稳定发展

  受春节过后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消费下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肉类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大幅下滑,大大压缩了生猪饲养的利润空间,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户的心里压力加大,信心受到削弱。从今年一季度形势看,生猪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形势严峻。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亏损严重,从各地调研看,目前普通散养户一头猪亏损200元以上,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一头猪亏损在300元以上,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小规模养殖户以及散养户纷纷退出生猪养殖,导致养猪户数大幅减少。一些规模大的养殖户仍在坚持,但是压力巨大。

  牛奶市场形势虽然有所好转,奶源紧缺的现象逐步得到缓解,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求方面,由于春节前消费者集中消费乳制品,乳品企业踊跃备货,对奶源的需求随之增加,一度将生鲜乳收购价格、牛奶价格推至高位。供给方面,2013年以来生鲜乳涨价潮提高了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奶源质量的积极性,奶牛过快淘汰的现象得到缓解,奶牛存栏量更加稳定和充足,产能开始释放,对生鲜乳供应起到了补充作用。此外,主要进口国新西兰等新季生产旺盛,且价格有所下降,一季度奶粉进口处在较高水平,大量“洋奶”涌入,有力地补充了乳品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虽然这一轮“奶荒”已趋于缓和,但长期以来重乳品生产、轻奶源建设而导致产业链、利益链不平衡,“牛奶降价—杀牛倒奶—奶荒—牛奶涨价—奶农买牛—牛奶过剩-牛奶降价—再杀牛倒奶”循环往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动物疫病防治难度不断加大

  我省畜牧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的防疫工作基本上是由养殖人员或外雇人员进行防疫操作,疫病信息来源多乱杂,加之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动物疫病防治难度加大,依靠免疫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受到严峻挑战,混合感染普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

  三、对二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的判断

  一是从目前冬小麦返青长势来看,若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水肥追加等环节的工作,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当前长势较好的局面有望保持和延续。

  二是今年以来雾霾天气较去年同期次数少且持续时间短,全省一季度蔬菜生产形势较好,预计上半年全省蔬菜生产仍将处于稳定发展态势。从目前调研的形势看,蔬菜生产是我省农业的一大亮点,由于蔬菜价格较高,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不错,如果不出现极端天气的话,二季度蔬菜生产仍然保持良好势头。

  三是三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发生H7N9禽流感,消费者对肉禽产品的抵触心理远未消除,消费热情不高,肉禽市场行情依然严峻。同时,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散户屠杀母猪、提前出栏现象严重,影响生猪持续发展。因此对二季度畜牧业生产形势需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若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蔬菜生产持续上升,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基本能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冬小麦的后期管理

  目前我省冬小麦处于返青起身阶段,未来气温仍回升不稳,各地应加强冬小麦春季管理,由于今年冬小麦群体普遍偏大,春季气温偏高,出现旺长趋势,苗情过旺的麦田可适当推迟春季追肥浇水时间,控制旺长,防止倒伏。中南部部分麦区旱情开始显露,应及时查墒,根据苗情、墒情科学运筹肥水。冬小麦返青以后抗寒能力下降,麦区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苗情和墒情分类管理,做好防冻工作。提前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应及时做好监测与防治。

  (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控工作

  针对自然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防信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普及防控技术措施。通过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防控预案,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做好灾害天气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组织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入村入棚进行现场指导,改善棚内气象条件,减少不利天气对设施农作物的影响。

  (三)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管理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检查,加大对扰乱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资市场,杜绝假劣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让农民用上放心农用物资。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加大价格监测与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主要农资产品、饲料产品价格。建立农资生产、运输、成本、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发布机制,拓宽农资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农民及时掌握农资市场运行状况和价格变化动态。加快推进政府主导的农资市场连锁销售机制建设,优化农资销售渠道。

  (四)抓住京津冀协调发展重要机遇,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京津冀三地,人口过亿,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极大,我省蔬菜产业应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区位优势,做好“菜篮子”“菜园子”,打造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多上优质项目,多出优质农产品,搞好对接,打开外地市场,在京津冀蔬菜市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充分利用京津两地高科技、信息化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型创新园区,使之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本地区蔬菜产业竞争力,推动我省蔬菜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五)加强市场调控,稳定生猪价格

  当前,为防止猪肉价格过度下跌,应增加生猪收储,尽快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保护生猪养殖产业实现健康发展,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稳定发展。加快生猪产业的调整优化升级,延长猪肉产业链,加强生猪产品精深加工的研发,缓解由于生猪出栏环节的数量变动引起的猪肉价格大幅变化。大型猪场应进一步调整优化猪群结构,淘汰低产母猪品种,引进优质后备种猪,进一步优化猪群结构;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减少因生猪死亡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农村散户可以调整饲料配方,充分利用农村廉价饲料原料,降低养殖成本。大型猪场、散户应加强猪场经营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加快大猪出栏,减少肉猪后期饲料消耗多,资金压力大,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的现象。

  (六)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

  继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狠抓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探索建立及时向辖区内每一个养殖单位和农户发布疫病防控信息的系统,通过统一采购和廉价供应防疫药品,做好防疫技术培训,组织集中免疫等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作好其他春夏季畜禽多发疫病的防控,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性免疫,最大限度降低疫病对畜禽生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