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楷模】高文元:画出心中最美的边界图
画出心中最美的边界图
——记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调研员高文元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马国胜
“我早晨5点到下午1点,要照顾住院的老伴儿,陪她输液。然后直接去单位处理当天的工作。咱们抓紧聊聊。”近日,记者再次采访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调研员、57岁的高文元时,他依然是“拼命三郎”的作风。身材瘦削却好像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总保持着满满的正能量。
作为一干就是21年的“老民政”,高文元1994年从部队转业到省民政厅,先后干过8年勘界工作、十几年地名管理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努力创新求突破,力争让工作出彩。
“在我心里,边界图才是最美的图画。”高文元说。
不畏艰险——“想到标绘的边界图会永久存在下去,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的工作是通过实地踏勘、走访、协商,把边界线从原来的‘习惯线’变成‘法定线’。”高文元向记者解释这个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的领域。高文元说得很轻松,而实际上,勘界工作需要大量走访调查、跋山涉水,不但艰辛,而且经常充满危险。
1996年7月18日,是高文元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他正在马鞍山山顶勘察冀蒙辽三省区交会点,突然雷声四起,暴雨倾盆。他在山顶被大雨淋了3个多小时,一直坚持确定好点位才下山。下山时又遇山洪暴发,他一路跌跌撞撞,全身都是泥,又冷又饿。眼看天就黑了,多亏前来救援的辽宁省民政厅工作人员及时赶到,才使他安全脱险。
勘界工作中最累、也最棘手的,是省际间边界纠纷调处,会议期间几乎每次都是通宵达旦地协商。他曾经连续7天7夜没有合眼,白天现场勘察,晚上与对方协商。这样的协商会议,他参加了一百余次,解决边界争议9463处。
不畏艰险的背后,有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支撑。
“我标图,我就要负责。现在多辛苦些,免得欠下一笔历史账。”1998年9月,高文元参加晋冀两省边界协商。当协调到山西天镇县与我省怀安县几处采石场争议问题,与会人员都觉得没必要再实地勘察时,高文元斩钉截铁地说了上述一番话。他顶住压力,认真细致地作了现场勘察,结果维护了怀安县5个采石场、1000多亩山地的利益。最终,还是按高文元的意见,在图上作了标定。
“想到标绘的边界图会永久存在下去,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8年中,他实际行程5万多公里,走访知情人1万余人,记录整理边界资料上百万字,经他手标绘的边界图达5000多幅……数字无言,却是一个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勘界工作者最有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