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审计整改需求应补齐建议“短板”

12.06.2016  19:27

  日前上网,看到一则旧闻,说的是一位人大委员在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时,发表了一个关于审计建议的看法。他说,有的审计机关,在审计完成后出具的 审计报告里面关于处理处罚的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但是在审计建议上却比较笼统或者缺乏可操作性,让后续的审计整改工作不好开展。

  客观上讲,人大委员指出的这一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是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要知道,审计建议是有的放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是审 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审计发现问题解决的重要参考和“抓手”,但不少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对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审计结 果和评价意见,都下了不少力气和功夫,但对审计建议部分却重视不够,或者综合分析欠缺,难以提出高端、高质量,牵一发动全身、让人眼睛一亮的审计建议,故 而形成了“短板”效应,打了审计报告价值的折扣。

  其具体表现有脱离履职的实际需要,把审计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一种定制格式,东拚西凑,应付交差;作风漂浮,难耐寂寞,畏苦怕难,不愿深入分析、探究和发现问 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有的就直接套用现成的建议;对审计实务的相关边缘知识涉猎不足,学问不深,存疑精神弱化,思路和眼界不宽,在回答“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上,讲不到要害,说不清道道;一味地标新立异,机械地引用外地或中看不中用的经验做法,结果造成建议“水土不服”;不是着眼于关系经济社会发 展大局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及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性“病根”,而是坐井观天,浅尝辄止,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审计建议始终在低端和 微观徘徊。

  笔者认为,提升审计建言献策水平,首先要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和争当“分析研究高手”活动,大兴刻苦学习和钻研的风气,使审计人员把握形势,开阔视野,学以致 用,厚积薄发,学用相长,不断提高广学、精审、会谋、善写和能说的复合型素质,打牢建言献策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其次,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消除侵蚀 求真精神的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一“影响源”。加强教育引导工作,让审计人员明白提好审计建议,也是履行职能的份内事,从而自觉把当好决策“谋士”作为理 想追求。大力营造勤勉敬业的氛围,培育审计人员眼勤、手勤、笔勤、耳勤、腿勤、脑勤的好作风,以勤补拙。

  另外,还要营造善于研究问题的良好氛围,结合开展“研究型”审计,引导审计人员养成立足审计项目,从宏观层面和全局范围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力求见微 知著,举一反三,追根溯源,努力成为专家型、学者型人才;要坚持科学的考核和工作导向,提高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的考核权重,开展优秀审计建议评选活动,引导 和激发审计人员养成讲真话、讲实话、进睿智之言的工作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不断发出审计好声音。 (单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