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项目建设为统领协调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建设

13.10.2014  18:39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10月13日
  • 【字体:
  •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接踵而至的两大国家战略在沧州交集、激荡,催生出一首慷慨激昂的发展变奏曲。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沧州沿海经济、中心城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如火如荼,保持着全速奔跑的“速度”与“热度”:前三季度,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竣工和在建项目542个,累计完成投资1050.02亿元;前8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保持在18.5%以上,达到1621.4亿元,发展后劲持续而强劲;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2.5亿元,增速达到9%,重点项目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进一步显现……

      跳动的数据让人心潮澎湃,为之振奋!面对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任,奔跑中的沧州聚力“三大经济板块”,紧紧抓住“项目”“干部”两个关键词,在发展的大道上快马加鞭,为全市绿色崛起提供了强力支撑。

      体量大、质量好,渤海新区引领增长极发展“龙头

      依托黄骅综合大港、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广阔的腹地纵深等优势,渤海新区成为环渤海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省委书记周本顺在沧调研时,将渤海新区比作增长极上的“皇冠”,并提出:“渤海新区不仅是沧州的渤海新区,而且是全省的渤海新区,是全国的渤海新区。我们一定要有这个站位,要有这个气魄,不断加快渤海新区开放开发。

      如今,在这片充满发展激情的热土上,华润、中国一重、北汽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及优质民企纷纷入驻,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通用飞机、石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和以石化、冶金、电力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体系。

      项目多、块头大、质量好、后劲足,“增长极速度”和“增长极规模”的纪录在这里一次次被刷新。

      港口强,则沿海兴。2009年3月开工的黄骅港综合港区,如今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实现着跨越赶超:2012年集装箱首年运营,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2013年完成23万标箱,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主要港口首位。今年9月,靠泊在散货港区矿石码头的20万吨级巴拿马籍“春勇”号货轮顺利完成卸货任务,成为黄骅港在20万吨级航道工程完工后接卸的第一艘20万吨级货轮,标志着黄骅港朝着世界级综合大港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黄骅港快速提升的通航能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成为中国一重冷轧板落户渤海新区的重要原因。”中国一重高端冷轧板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由大型央企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和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国一重高端冷轧板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即将投产。这个总投资300亿元的大型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具备年产300万吨高端级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将建设多条镀锌板、彩涂板生产线和年产3000万立方海水淡化项目,预计销售收入达400亿元,利税50亿元。

      随着京津冀大气治理的深入推进,国五标准汽柴油的推广已进入“日程表”。在新区装备制造园区,总投资156亿元的河北鑫海化工集团年产650万吨重交沥青及汽柴油升级项目,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投产前的最后调试,三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企业负责人詹国海介绍说,项目三期建成以后,鑫海集团将成为华北地区唯一一家能生产国五标准汽柴油的地方炼油企业,每年“国五”优质清洁燃料的产量将达到200万吨以上,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位于黄骅汽车产业园的北汽项目是我市引进的京津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00亿元,主要生产轻卡、面包车、越野车和重卡等十几个车型,目前月生产整车能力已达3000辆,规划年生产能力达40万辆。在渤海新区已有的400多家汽车关联企业的基础上,北汽后续项目的跟进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到2020年,黄骅市汽车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汽车物流、整车制造的重要基地。

      ……

      历经6年多的艰苦努力和深厚积累,随着大批装备制造、重化工企业入驻,渤海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用活海洋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是渤海新区更为看重的发展方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打造率先发展增长极,必须是绿色崛起的增长极。”如今,这一理念已在渤海新区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一张包含8个产业链的“产业链节点项目联络图”,勾勒出了新区循环发展的路线。

      沧州大化集团就是这张图上的一个节点:公司5万吨T D I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副产品氯化氢,通过管道可直接供给“近邻”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P V C系统作为原料。大化集团免去了氯化氢回收装置,金牛化工也不需再设氯化氢的生成装置,实现了产品的有效循环利用,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

      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新区电力能源产业的重大项目——华润渤海新区热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将于下月中旬实现投产。项目除了为新区提供稳定的电源、热源外,产生的废渣还可以在金隅水泥项目中变废为宝,缓解金隅水泥目前“吃不饱”的状况。

      不仅是华润热电项目,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总投资252亿元的21个循环化改造项目,正在全面加紧建设,园区8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互为市场、互为原料,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氢元素、氯元素等多条产业链实现了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

      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渤海新区依托港口,拓展腹地,对接京津,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临港产业的“升级版”正在加速形成。今年前三季度,新区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15个,总投资5696亿元。其中竣工79个、续建96个、新开工50个。今年1至9月,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9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0%。

      在紧抓重点项目引进的同时,渤海新区还通过实施“1130”工程,重点扶持10家骨干企业、10家传统优质企业、30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质升级,扩规入统,健康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预计在三五年内,渤海新区可形成3个产值达千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产值达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科技驱动,打造中心城区经济新实力

      一张看似普通的塑料薄膜,在万倍以上的显微镜下,竟神奇地显示出网状结构……锂电隔膜是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产品,在业内素有“今天锂电池走遍天下;明天锂电隔膜君临天下”之说。就在3年前,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批量规模化产业。

      而今天,在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塑集团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P E塑料管件及B O P A薄膜专业生产基地之一。而其中锂离子电池隔膜和P E管件生产技术国内领先,B O P A薄膜技术位居世界第一,且技术、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黄骅综合大港运能不断增强、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沧州中心城区经济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区、沧东经济开发区、新华工业园和运河工业园等园区正在积极打造中心城区经济新生力量。这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心城市经济板块发展的“亮点”和“活跃点”。

      在运河区激光研发应用项目及国家激光加工工程研发中心华北分中心,激光研发中心的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不远处的生产车间里,新研制的激光熔复机正在进行试运行。随着耀眼的光点闪烁,一个个已经报废的轧辊、轴承被熔附上新的表层,赋予了新的“生命”。

      “激光熔复技术可以将机械消耗品的使用寿命延长一至两倍,仅此一项技术,就有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元的市场。”总经理王竹峰介绍说,这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激光研发应用基地,并促使运河区激光产业形成集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作为“三大经济板块”中发展较晚的中心城区板块,近年来积极打高铁牌、唱京津戏,产业发展围绕“高、新”两大特征,吸引了大批“干净、高端”项目入驻。

      沧州高新区航天神舟太阳能光热产业园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16亿元创建,旨在打造高温太阳能集热管研发、生产和太阳能光热系统集成及应用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园。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将年产30万支太阳能集热管和30万平方米的集热场。

      “这个项目利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借助抛物面镜将太阳光反射聚焦到集热管上,加热其内部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换热将水加热至饱和蒸汽,完全可为发电及工业生产所用。”企业董事长赵大鹏介绍说,这一项目代表了我国在太阳能光热领域发展的科技实力,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玻璃与金属焊接、集热管涂层等核心关键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

      在中心城区,国机集团机器人、安沃特高压静电设备、中煤科工集团高端钻掘一体机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挺起了发展的脊梁,加快了相关产业聚集,推动了机器人制造及3D打印技术产业园、太阳能光热产业园、物联网新材料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高新技术“园中园”的快速发展。

      在大力发展工业项目的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证券、文化传媒、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中心城区经济的贡献率。

      行走在中心城区,运河区、沧县境内21座企业总部大厦建设日新月异,新华区长芦大道两旁各大物流中心车流日夜交织。目前,华信物流配送中心、荣盛锦绣天地、明珠商贸城等在建或已运营,将打造布局合理、高端现代的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

      一方面抓企业规模,一方面抓科技创新,在新一轮的发展建设中,中心城区经济正在实现快速赶超。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8月,中心城区经济板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20.9%。

      依托园区,加快转型,打造县域经济突起带

      县域经济是沧州经济“三大经济板块”中涉及人口最多、地域最为广阔的板块,而其中园区是县域经济项目发展的重要平台。

      据市商务局统计,去年,全市2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以不到3%的土地面积,实现了32%的生产总值、46%的固定资产投资、47%的税收、57%的利用外资和35%的外贸出口。而今,如群星遍布在沧州大地上的开发区里,传统产业项目正在加速嬗变……

      在位于盐山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宏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根根炽热的钢坯被世界最大的5万吨热垂直挤压机加工成核电站用耐高温高压钢管,紧张热烈的生产场景丝毫让人感觉不到市场需求疲软对企业的影响。

      2012年6月29日,宏润重工历经两年半时间自主研发成功的5万吨热垂直挤压机试车成功,并于7月正式投产。这一世界压力最大的挤压机可生产直径1320mm、厚度200mm的无缝钢管,填补了国际空白。在大型铸锻件设计、大吨位钢锭制坯等工艺方面,5万吨挤压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借助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进军高端产品领域,宏润重工的发展轨迹,恰恰代表着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共有企业2500余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家族式的发展方式,走进园区,走上转型之路。特别是随着新能源开发不断升温,沧州管道企业纷纷瞄准了这一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的新领域。去年6月,渤海重工管道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核安全局专家评审,拿到核电市场的新“通行证”,第三代核电管道产品研发步伐也逐渐加快;宏润重工启动太阳能集热管和自动跟踪器项目,长丰钢管风力发电设备项目建设投产……新能源领域钢管产品因其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要求,使沧州管道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和完善,成为实现转型升级的“捷径”。

      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业协会秘书长朱纯忠说:“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企业每年‘吃’进钢铁2000余万吨,‘吐’出产值超千亿元,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行业中的‘小巨人’企业已经崛起,将为打造‘沧州管谷’强筋壮骨。

      管道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仅仅是沧州县域经济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沧州,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冶金机械、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国内外知名的“石油之城”“铸造名城”“管道之都”和“裘皮之都”。近年来,沧州将特色产业进一步引向园区集中,通过项目建设加速转型,并快速崛起。

      任丘市是典型的能源型城市,石油储量丰富。近年来,任丘开发区立足石油化工产业优势,积极构建“油头化身纤尾”产业格局。目前,任丘开发区石油炼化区、乙烯加工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区等“区中园”实力不断增强,华港燃气L N G调峰站、九环化工硫酸、重芳烃分离及下游产品开发等项目运营良好。尤其是总投资110亿元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将带动100万吨乙烯、80万吨P X等上下游石化产业聚集,打造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石化基地。

      献县经济开发区也紧抓开发、开放机遇,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燕京啤酒、东方模具、泛美服装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户,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快速壮大,成为沧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星”。

      ……

      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27家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分布在全市各开发区中,这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今年省政府筛选出的120个重点推进项目中,我市21个项目榜上有名。据市商务局统计,目前我市2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正在推进的亿元以上项目共454个,总投资2634亿元。

      正是因为开发区的不断壮大,使得特色产业加速转型,产业集群快速壮大。目前,全市培育了53个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近半数营业收入超50亿元,孟村弯头管件、黄骅化工、南皮五金机电等13个产业集群进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行列。

      ……

      一个个快速崛起的产业项目,构成了“三大经济板块”对打造“增长极”目标的强劲支撑。我们看到,今天的沧州正在加快沿海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道上,雄心高昂,大步向前。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迅速崛起的渤海新星——沧州,必将更加美丽、富饶,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渤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