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15项工程助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到2020年,力争初步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创新特色鲜明、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氛围浓厚、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12月8日,笔者获悉,今年保定市与36家央企集团签署合作的76个项目全部落地,总投资6450亿元的466个京津保协作项目扎实推进。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近期目标的节点年,保定被纳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京南科技成果转化两个国家级试验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加快构建政策、科技、金融、法治、人文等全方位支撑势在必行。
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生态体系三大任务,推动创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双城联创”,明年保定将全面打造包括试验区工程、支撑点工程、承接地工程等在内的15项工程。
——试验区工程。按照国务院和河北省部署,依托高新区、白洋淀科技城、深圳科创园等园区,推动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保定试行。
——支撑点工程。实施园区共建、企业联姻、产业联盟等6大协同创新模式,加强与北京、天津深度对接,确保清华同方智慧谷、清华启迪、北大未名、北大青鸟等重大项目落地,让保定成为京津科技创新外溢延展节点支撑。
——承接地工程。加快白洋淀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园区建设,努力把保定打造成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承接地。
——桥头堡工程。重点加强与深圳对接,加快深安智谷落地,努力打造南资北移首选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
——军民融工程。发挥全国双拥模范城8连冠优势,积极对接驻京军工集团、科研单位,力争到2020年,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达到8个以上。
——创链提升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华北汽车城、中国电谷升级,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重点支持长城汽车、立中车轮、风帆股份、英利集团等企业发展;推动曲阳石雕、白沟箱包、清苑有色金属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3D打印、无人机、燃料电池等高端产业发展。
——创体培育工程。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倍增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到2020年时增至500家,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达1100家以上,成功上市、挂牌的企业将达到80家以上。
——创谷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园区平台建设,支持中国电谷、大王店园区、安国中药都、大学科技园等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打造3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省级创新型园区。
——创源工程建设。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牵头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等,争取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落地保定。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达到85%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30家以上。
——创客之城建设工程。出台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业就业住房优惠保障等政策,吸引大学生和京津冀优秀人才在保定创新创业;积极引进京津众创空间品牌在保定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众创空间;联合清华、北大、中关村等在保定筹建中国青年创业学院。到2020年,全市众创空间总量达到80家以上。
——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加快实现主城区、各县城公共区域WiFi全覆盖和免费开放。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加快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大厅建设。推动手机一卡通、企业信息化、天眼工程等建设,加速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
——创新人才立市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一批高层次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型人才,鼓励京津高端人才以“星期日工程师”等方式,为保定重大科研活动提供智力服务。到2020年,引进30名国外高端专家人才,3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科技金融兴市工程。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实现科技支行、科技担保机构、科技创业投资机构、科技保险机构4个全覆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建设以专利、商标、版权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体系。到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注册商标年均增长10%以上。
——科技改革活市工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的处置权限,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流程,改革科技经费使用机制。
据悉,全力推动这15项工程建设,到2020年,保定市力争初步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创新特色鲜明、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氛围浓厚、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