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举措吸引京津科技人才和成果落户
编者按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等有关部署要求,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从今天起,本报在地方版开辟《“双创”记》专栏,突出报道各地围绕创新、创业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新变化,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等。
本报讯(记者戴绍志)日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河北)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渤海新区揭牌,成为渤海新区建设的第一家国家级实验室。
该研发中心主要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突破制约膜分离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面向海水淡化及相关领域的膜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为渤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渤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链,提供科技创新动力与关键共性技术支持。这也成为沧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与京津科技合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沧州市不断加强与京津科技合作,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的五大举措。主要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平台补助资金,对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200万元的配套补助;对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100万元的配套补助;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优先安排市级科技项目;重点贯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等。
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政策,沧州市积极搭建企业与京津知名院校、科研单位的对接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引进先进成果、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提升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新之城。同时,不断加强京津人才引进和科研机构建设。围绕石油化工、管道装备、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建立了10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引进两院院士19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863、973、科技先导专项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依托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20多项,研发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0多项。
以引进京津科技成果与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打造环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区。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机构、人才转移,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新高地。依托京津院校、科研单位,在推进现有管道装备产业研究院、高新区和渤海新区大学科技园、10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谋划新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另外,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依托沧州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签订的院校全面合作、企业与院校技术合作协议,围绕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及海洋产业,谋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科技要素的自由流动,沧州与京津科技合作成果斐然。依托中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在南皮、吴桥建立了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大吴桥试验基地重点开展了旱作农业、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共取得科技成果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4项。中科院南皮试验基地重点开展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中低产田改造等综合技术研发,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全市10个示范县(市)共推广示范面积60万亩,实现增粮1.2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