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风不靠停产,治霾靠什么?京津冀打响大气治污精细化战争
导读:今年以来,京津冀空气质量有所改观。好转的背后是协同联动的大气治理工作的全面深入。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人们有了越来越清醒的共识:治理大气不能只靠战役式突击。同时,一场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战争已经打响。
立法、市场、科技:精细化治理的三大利器
北方的风,刚硬顽固,携沙带尘,可也去霾除雾,带来朗朗乾坤。
2014年10月,当一场严重的雾霾袭击北京之时,网络上疯传的一句话让生活在京津冀的人民一阵苦笑:“别着急,风已经到张家口了,蓝天就要来了”。
重大活动,突击关停,“APEC蓝”以及“XX蓝”等新网词,欣喜中透着无奈。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环委会主任张工表示坦言:“环境治理,尤其是空气质量改善,是‘天不藏奸’,需要一点一滴的付出,要把一丝一缕的污染当作深恶痛绝的恶敌。”
等风来、靠突击,诚然可以积累一些试验性数据,有助于研究污染的成因。但长期来看,真解决问题必须有过硬的武器。京津冀三地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实践表明,留住蓝天白云,还是要全面依靠法律、市场和科技的力量。 》》》详细
京津冀描绘“蓝图”还需进一步协同
云雾攒动、光影陆离,海拔800多米山顶的长城烽火台旧址之上,一座高约1米的正三棱体界碑静静地伫立着。碑体三个立面分别刻着“北京”、“天津”、“河北”以及界碑编号。
在此接壤的是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前干涧村、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沥水沟村。作为京津冀三省市的交界之处,这座界碑被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为“三界碑”。
“三界碑”下,居民生活条件差异不小,从三地农村职业护林员的收入就可见一斑。北京将军关村有山场护林员、防火员几十个,每人每年能拿五六千元;天津前干涧村有4个护林员,夏季防汛一个月200多元,冬季防火一个月1000元,一年四五千元;河北沥水沟村护林员只有1个,年薪不到四千元。
然而,当雾霾来袭,“三界碑”居民虽然生活贫富不宜,却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呼吸。
“同呼吸,共命运”,当年这个美好词语的创造者想破头也难想到,这个表述用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竟是如此贴切。
2013年9月,环保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随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省区市与环保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4年2月以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三地双边协议的签署,治理大气污染、构建美好生态环境成为三地的共同的重任。 》》》详细
京津冀等七省区市今年共治六大污染
今年,是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昨天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上,京、津、冀、晋、内蒙古、鲁、豫七省区市明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将联手在机动车污染、煤炭消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化解过剩产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港口及船舶污染六大重点领域共同治污。京津冀及周边共治六大污染
1、区域机动车污染共治
京津冀基本淘汰黄标车
2.严控区域煤炭消费总量
京津冀鲁到2017年减煤8300万吨
3.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
北京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100%
4.化解过剩产能
不审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环保部加快出台排放标准
6.港口及船舶污染治理
天津牵头建立污染清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