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千户营“招子鼓”大戏闹新春

27.02.2015  11:25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驻邢台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潘志方 文/图)昨天是正月初八,在千户营村的隆尧县第七中学操场上,鼓声震耳的招子鼓大戏引来无数观众。与往年不同,这次的观众中的还有来自邢台学院音乐系的大学生们,他们是招子鼓的拥趸。

    站在操场上的齐增国笑了,他说自己为这一天奋斗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拥有600年历史的千户营招子鼓理应焕发青春。在他看来,农村老百姓“物质粮食”富足了,还要有“文化粮食”。挖掘招子鼓文化,并将其打造成百姓娱乐的精神食粮就是他的追求。

     1 千户营招子鼓重焕生机

    招子鼓原称鼓会,盛行于冀南隆尧县滏阳河、澧河和午河一带,其中以该县千户营乡最为盛行。近几年,与其他民俗乡艺面对的困境一样,招子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要销声匿迹了。“如果再没人努力挽救,招子鼓就要散了。”26日,齐增国告诉记者,2003年他当选为千户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在千户营村,每到过年,村民们不是凑在一起喝酒聊天,就是打麻将,“村里缺了点儿文化和文明”。

    这位自幼对招子鼓痴迷的村支书决定将其唤醒。他多次深入百姓家里,了解招子鼓的起源、内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并多次召开班子会、村民代表会,研究如何改革创新这一传统文化,力求使其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推陈出新,变成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能给人无穷力量的民间舞蹈。

    从2003年起,齐增国开始带领千户营及周边村群众,收集和挖掘在当地流传几百年的招子鼓民间鼓点和舞步套路,经过艰苦训练,终于在最近几年让日趋没落失传的招子鼓恢复生机和活力,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新版“尧乡鼓舞”招子鼓。几近失传的招子鼓在千户营村再次敲响。紧接着,招子鼓在千户营乡各村相继兴盛起来,并成为当地过年闹新春的“大戏”。

    2 招子鼓闹新春成过年大戏

    为把招子鼓这份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它成为家乡的一种光荣和精神财产,齐增国多次邀请省、市、县舞蹈专家到该村对舞蹈队员进行现场培训,改进招子鼓的节奏、服装、动作,把它打造成隆尧县的一张文化名片。2007年,千户营招子鼓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1月,千户营招子鼓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江西婺源举办的中国首届鼓舞大赛,一举夺得了最高荣誉“山花奖”。2012年3月,千户营招子鼓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舞蹈全民星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节目,并获得最高荣誉奖,招子鼓队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志愿者”称号。

    2月26日(正月初八)上午,鼓声震耳,舞姿雄壮,气势恢宏的招子鼓招来无数群众围观。“没想到群众对招子鼓的兴趣这么浓,第一年就组织了50多人参加训练,并很快成立了招子鼓队。更没想到的是,招子鼓第一次在大街上表演,大街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周边的房顶上、墙头上都是看表演的人。不光本村人,附近村也有不少人来看的。”齐增国说起当年的招子鼓表演盛况,十分兴奋。“自从开了头,我们村的招子鼓‘大戏’闹新春就成了村民们过年时最盼的事。

    齐志立是千户营村支部委员,十几年来一直参与招子鼓的挖掘和发展,是齐增国的“得力干将”。他告诉记者,招子鼓之所以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其有特色、娱乐性强,百姓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是当下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娱乐也成了他们的追求。通过招子鼓,群众得到精神享受,得到身体锻炼,还沟通了邻里亲情。

    “现在村里人参加‘招子鼓’演出的积极性可高了,”鼓手潘恒培说,“今年参加演出的人数比去年多了一倍,最小的19岁,最大的70岁,全村已有200多人培训过关,随便拉出来一个就能上阵。

    “为了能给人们带来娱乐和欢笑,我们的招子鼓每年都在翻新,边练边改进,去年在全县举办了‘招子鼓大赛’,涌现出了很多新样式、新鼓点,带动了全县人民‘招子鼓闹新春’的热潮。你们看大伙练得多带劲、多认真。”齐增国说。

     3 富足百姓乐享“文化粮食

    招子鼓火了,齐增国并没因此而止步。他把招子鼓和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村开展了广场舞、秧歌队等多项活动。齐增国说:“文化建设对于农村来说,至关重要。没有文化娱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些歪风邪气就要抬头。

    齐树坤是招子鼓队的鼓手,起初参加招子鼓队可费了周折,一家人全反对,尤其是他的妻子,天天为此和他吵架,说他不务正业。后来在村委会的劝说下,才勉强加入。结果一年下来,齐树坤不仅改掉了坏毛病,不再打麻将、酗酒了,而且身体越来越好,过去隔三差五的感冒小灾也很少光顾了。在齐树坤的感召下,他妻子还参加了村里的秧歌队,并成为一名主力,扭得比谁都漂亮。

    村支委齐荣理告诉记者,齐增国上任后看到村里的村民文化活动非常薄弱,就下决心要改变。2009年,村里建起了健身文化广场,之后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队,还建起了农村书屋,村里的文化气息一下子浓了起来。村民受到文化熏陶,和以前就是不一样了,不仅穿得像模像样了,而且说话办事也大有改观,懂文明、讲礼貌了,知道孝敬老人了,邻里间也互敬互让,越来越和谐了。

    齐增国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吃穿住行固然重要,文化也是百姓的食粮。百姓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觉得有责任让百姓不仅有‘物质粮食’,也要有‘文化粮食’。

    招子鼓

    招子鼓原称鼓会,因鼓手背上插有鼓招子,故称招子鼓。它大约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形成,距今600余年,盛行于冀南隆尧县滏阳河、澧河和午河一带,其中以隆尧县千户营乡最为盛行。2007年,千户营招子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招子鼓融音乐、舞蹈于一身,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花会。招子鼓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普及性强,它以击鼓为主体,配以锣镲,音调铿锵雄壮,气势恢弘磅礴,加上粗犷质朴的舞步,声势宏大,震撼人心,颇具乡土气息,是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花会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查看更多内容请登录: 河北新闻网文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