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引进院士工作纪实:借智院士创新力 助推河北转方式
借智院士创新力 助推河北转方式
——河北引进院士智力工作纪实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郭伟、通讯员冯建平
群英荟萃,群贤毕至。8月18日召开的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第八次会员大会,引得80位院士聚首北戴河,话创新、谋发展、叙情谊。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院士引进和培养工作。始自2000年,由我省创造性开展的院士联谊会制度,已发展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院士活动。
统计显示,从第七次会员大会至今的两年间,参与我省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院士及团队逐年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省已建起138家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达420人。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到新材料、生物制药,我省各个重点发展领域都有院士专家献智出力。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420位院士,组成来自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的“智囊团”,成为助推我省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生力军。
共施重大项目,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在刚刚落幕的“协同创新、应对挑战——京津冀在行动”科技专题展上,我省推出一批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这其中,唐钢集团的“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项目十分亮眼:利用余热建成发电机组,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新技术不仅变废为宝,而且更有效降低吨钢能耗。
帮助钢铁企业“由黑转绿”的好技术,正是由国内钢铁专家殷瑞钰、王国栋等院士联手打造。河北钢铁集团统计显示,该集团应用多项余热、余压自发电技术后,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一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一年的居民用电量。
请来一位院士,实施一个项目,往往就能催发出一次“有中生新”,孕育出一个“无中生有”。
围绕河北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发展目标,两年来,我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实施与院士合作项目494个,其中列入国家863、973等科技计划项目28个,争取国家科技、发改、工信等部委资金支持8亿多元。
这些重大项目,不仅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在王占国、梁俊吾、吴宏鑫三位院士指导下,英利集团建立了国内第一条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600兆瓦生产线,在光伏发电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王梦恕院士指导下,秦皇岛天业通联公司创造出“一洞双线”盾构机施工工艺,开展了泥水平衡盾构机等新产品研发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产业升级、绿色崛起,河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科技的引领。为让院士更加了解我省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两年来,我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学科发展,共协调组织考察指导、咨询论证、专题报告等院士活动60多次,参与考察咨询活动的院士达180多人次。院士对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研发思路以及疑难问题的解决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地方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