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中院依托“互联网+”思维建设信息化法院
在“互联网+”时代,唐山市两级法院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革新工作理念,更新工作方式,着力推进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能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司法为民能力水平。
借助网络远距离提供近服务。依托法院内网和远程电子签章系统,实现全市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和法律文书立等可取,彻底解决立案难、盖章难等老大难问题;运用远程视频便民服务系统视频接访、法律咨询、判后答疑等功能,实现法官与群众在线实时交流;通过诉讼服务大厅设立的便民服务数字化终端,当事人刷一下身份证,就能自主办理联系法官、查阅卷宗、打印文书等业务;开通律师服务平台,律师凭执业证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办理网上提交、申请、查询、留言等业务。
借助“法e通”创新培训模式。创新“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工作模式,依托法院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法e通大讲堂”,定期由优秀法官进行专题授课。打造“云端”学习资料馆,搭建开放、兼容、共享的网络培训平台。设立“法e通”法官微学院和微沙龙,帮助干警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探讨交流,实现网络化、移动化学习,实现按需培训、精准培训、及时培训。
借助审判小助手提高效率。通过系统集成促使信息高度整合、资源共享共用,让法官办案由繁到简,切实减少工作量。一站式文书制作平台,在同一界面下自动生成模板、自动抓取信息、自动校对处理,实现文书起草和纠错发布系统无缝衔接;一键通鉴定、评估、拍卖、公告工作平台,自动确定并扣除审限;一条龙送达工作平台,实现邮寄送达、电子送达和直接送达多样操作,提高送达效率。
借助云数据锻造可视化管理。从最初的立案信息录入到最终的裁判文书上网,均通过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可视管理、跟踪问效,全面掌控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关键节点作出智能自动提示、预警,确保审判权运行全程留痕可追溯。对全市法院数字化法庭和诉讼服务中心、接待室、阅卷室等场所实施全方位监控、无缝隙监察,彻底消除管理盲区。运用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在海量数据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为科学决策、业绩考核提供扎实依据。
借助新媒体推进微公开。开通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法院门户网站和网上公正热线共同组成的“两微两网”,在当事人、社会公众与人民法院之间搭建起司法公开、便民服务和交流互动“三位一体”的有效平台。要把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化、故事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全面具体。同时,建立网上受理流转、网下审查办理、网上反馈答复的工作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借助“链接通道”实现一体化。唐山法院在辖区内建设财产网络查控和远程指挥等信息化审判、执行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京津冀网络对接建设,在各法院之间通过建立“链接通道”,构建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的网络查控一体化、远程指挥一体化体系,有效开展审判数据交换,共享被执行人身份、财产等信息,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进行迅速、大范围的网络查控,让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从而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马红娟
文章出处:河北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