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的“阳光”照亮河北市场——我省“放管服”改革综述
□记者 烟成群 冀伟 闫思宇
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近年来,一场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燕赵大地激荡,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未来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服务”的阳光正在照亮河北的市场。
敲敲键盘交材料,足不出户办执照——6月13日,石家庄晟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取得我省首张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发放的电子营业执照。
试点一个月来,工商部门已核发电子营业执照7733张。我省企业登记正迎来革命性变化,新注册一家企业变得越来越便捷、轻松。
“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了无纸化、零收费、零见面,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照时间、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8月1日起,试点单位将扩大到全省各级企业注册登记机关。”省工商局副局长金洪钧表示。
记者从7月11日召开的“河北省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上了解到,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开始,我省全面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三号”改革,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目前共核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44万张。前置审批事项减少到32项,压减87%;今年5月10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八证合一”,近期将再整合4个证照,实行“十二证合一”。我省还在保定市试点将商务、贸促会、海关、检验检疫、人行、住建等部门分别办理的十个相关证表纳入“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市场主体“十六证合一”,以“减证”带动“简政”,最大程度便利市场主体准入。
另外,我省还推进住所登记便利化,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住所申报;名称核准便利化,向社会开放三级企业名称库,实现了自助查询、自主申报、网上核准。向石家庄、保定市下放了冠“河北”名称的核准权;在市场退出方面,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目前已办理简易注销2187户。
据统计,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6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6.89万户,平均每天2591户,是改革前的2.47倍。目前,全省市场主体达到427万户,比改革前增长89.74%,由全国第10位跃居第7位。今年上半年增长19.17%,居全国第二位。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达到572户,比改革前增加265户。
减税降负激发大众创业热情
“没想到‘营改增’刚一年,就让我省下了近8万块钱!帮助我从一名打工仔成为了小老板!”说起“营改增”带来的变化,海兴县经营酒店的常先生深有感触。“营改增”全面推开一年来,他酒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已吸纳了百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并开始筹划在周边县区开设分店,扩大投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去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扩围到所有行业,截至今年4月底,我省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营改增”减税效果明显,累计减税35.73亿元,均实现了整体税负下降的目标。同时,从“营改增”试点行业分析,生活服务业减负占比高、幅度大,减负效果尤为显著。由于生活服务业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减负有利于降低生活服务成本;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降低服务价格,从而减轻居民负担,极大激发了大众的创业热情。目前,河北四大行业纳税人数量较试点前增加了11.27万户,增长48.11%。省国税、地税部门还通过多种模式开展广泛合作,全省共建办税厅57个、共驻政务中心116个、互设业务窗口239个、设置通办窗口910个,实现了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极大方便了纳税人。
降费减负方面,今年我省将取消、停征或减免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41项、政府性基金3项,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33亿元。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清理规范省级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对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重拳治理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
让群众更多“一趟清、不见面”
邢台市桥西区行政服务大厅营业执照办理窗口有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印制着一个QQ邮箱号码。可别小看这个简单的邮箱,里面存放着办理新设立、变更、注销公司等业务的全部表格及具体填写要求。来办理业务的公司负责人,只需登录邮箱自行下载打印填写,按要求准备好手续,就可以直接前来办理相关业务,以前扎堆在窗口填写纸质表格的现象不见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近5倍。
据介绍,去年以来,我省通过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由20多天缩短到3个工作日以内,85%以上可当天办结。省发改委按照“下放层级与承接能力相匹配”原则,对全省2015年本核准目录进行了修订,取消、承接和下放20项。修订后,保留在省级核准权限只剩48项。为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将59项报建审批事项整合减少为40项,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2013年以来,省编委办(省审改办)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495项削减到474项;并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原有的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或被取消的达87%。该部门还强力推进设立行政审批局改革,5个设区市、97个县(市、区)、37个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已正式组建并挂牌运行;完成了省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省级精简人员编制10.12%,精减内设机构170个,精简比例17.88%。
衡水启动“最多跑一次”工程,运行了几十年涉及审批事项的1500枚公章退出了历史舞台,行政审批申请要件数由原来的7.6个减少到5.2个,50%的审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增至25万户,比改革前增长1倍多;万人市场主体数量由原来的全省落后位次上升到全省第5。
邯郸在全市推行群众办事“一趟清”、“不见面”改革,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事项,实现“一次上门”;实行网络审批、快递送达或全程代办,实现与审批人员“不见面”。通过这项改革,仅今年上半年,邯郸市就新增市场主体5.9万户,同比增长20%。邯郸在群众最关注、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社保、医保领域梳理出38类“一趟清”事项,占比达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