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点是反腐

14.11.2014  11:57

    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国企改革将设政策“红线”。《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作为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部分,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11月13日 《经济参考报》)

    目前,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破题,但改革必然涉及到政策的调整,产权流动机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在无形中会被放大,产生大量的“灰色地带”。如果不加以限制,必然会导致国资损失。因此,在改革之前,有必要设出一条政策“红线”,从制度层面保护国资安全。

    但长期以来,在国企监管上,我们一直错误的认为,限制过多会影响企业的自主性,国有企业的监管要通过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但现实却证明,监事会、董事会并不是神兵利器。试想,中石油、华润集团,哪个不是监事会、董事会齐全?可为何出现大量的窝案、要案?显然,在市场经济尚不健全的当下,阿里、百度等完全市场化公司都不断出现硕鼠,仅靠市场层面的制度监管,很难管住高管腐败与国资流失。

    那么具体在操作层面,如何堵住国资流失呢?其实,对于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问题,曾有专家坦言,“国企高管腐败100万元,平均要输送1亿元的交易额,背后存在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专家的解读,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国资流失的危害性更大,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更多,而且很多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二是腐败是国资流失的根,掐住腐败就能遏制国资流失。可见,防止国资流失,重中之重还是反腐败。

    无须讳言,国企中一直存在纪委监管太软,上级监管太远的问题。目前,各级国资委都把角色转变成投资人的角色,而我国的市场层面的公司治理还不完善,怎可能不出现一把手财政一支笔、办事一言堂的现象呢?而对于企业纪委而言,试问,国企纪检干部受同级党委领导,工资、福利、津贴,甚至是升迁都要看老总脸色,人在屋檐下又怎能不低头?

    因此,遏制国有资产流失有关方面,一是要加强国企纪委反腐。从5月1日起,国资委已规定,央企纪委书记已不能分管其他业务,要专职“反腐”。但仅仅央企纪检干部专职还不够,要扩大到整个国企范畴,而且必须促进国企纪检干部履职。二是在公司治理层面发力。之所以出现,不负责任的盲目投资,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管理不善造成的跑冒滴漏,任凭国有资产“风吹雨淋”等情况,归根到底是是责与权的分离。因此,在给企业一把手决策权的同时,也要给其戴上问责的紧箍咒,防止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