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 搬迁扶贫让百姓挪穷窝置新业

22.05.2017  10:31

  □记者  张俊琴

  5月20日,阜平县阜平镇楼房村的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住房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新建的2栋5层砖红色单元楼里进行室内装修,拉水泥砂子、搬运瓷砖、粉刷内墙……

  “去年新盖好的这两栋楼,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安装就绪,现在正在装修,等‘七一’时,就能让3个自然村的56户村民216人搬进新居。”正在现场查看进度的楼房村党支部书记李喜红介绍,楼房村管辖9个小自然村,共218户728口人。由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去年,按照县委、县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安排部署,村里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搬迁人口多、成本大,资金不足一直是贫困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掣肘。为盘活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国土资源部针对国定贫困县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阜平县用活这些土地政策,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

  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定贫困县可将增减挂钩节余土地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有偿转让。阜平县在楼房村开展村庄整合搬迁增减挂钩试点。该村原来建设用地总面积197.2亩,规划新区占地面积36.9亩,可新增耕地109.7亩,节余流转指标109.4亩,指标纯收益可达7946万元,能有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如何坚持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并举,推动各类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滴灌”,成为影响易地扶贫搬迁成效的关键。“必须有产业支撑,保障村民有持续的收入。有钱挣,住楼才能住安稳。”李喜红告诉记者,楼房村原有耕地579亩,拆迁可复垦耕地109亩。按照规划,楼房村村址作为村民住宅地,其他8个小自然村划分为4个产业发展基地,分别为苹果基地、农家乐基地、养牛基地、养蜂基地。村民可以到产业基地打工挣工资,年底还可以拿分红。“村民不花一分钱就能住新楼房,腾出土地搞种植和养殖等产业,我们老百姓还能拿分红,多好的事啊!”楼房村村民李秀平高兴地说。

  据了解,新社区还将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并为入住村民提供医疗、养老和物业管理补贴。按照政策,人均按建筑面积25平方米的标准提供住房补贴,并给予每户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取暖费用补贴和每月每平方米1.5元的物业费用补贴,补贴期限10年;按每人0.8万元的标准对安置对象进行安家费用补贴;60周岁以上和50-59周岁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还进行养老保险补贴。同时,村里还将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标准化卫生室,保障孩子上学、村民就医便利。

  在易地搬迁扶贫中,阜平县实施迁并整合,对规模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难、居住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庄进行搬迁整合,统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内在机制建设和产业发展,保障了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成为全省贫困县搬迁移民扶贫的样本。全县计划迁并182个行政村,1092个自然村,4.7万户、14.4万人。目前,34个搬迁整合点已开工26个,今年年底前将全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