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要促发展:省审计厅金融审计处 郭亚敏——稳增长与金融审计

15.07.2015  12:52

 
    目前,稳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是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河北省审计厅关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的通知》中关于“五个围绕”的工作要求,以“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的工作态度,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强调金融审计要突出“四个关注”,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一、关于稳增长的基本理解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发展模式、发展速度、产业布局等领域都在调整,经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不合理和不确定性,需要优化和调整。但是,由于长期过度依赖房地产和过剩产能产业的无效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内部需求偏弱,内生动力不强,生态环境约束显现,使得区域经济调整从思路上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走向模糊,经济链一调就断,十分脆弱,再加上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方向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近两年出现了经济持续下行的现象,各种经济问题接踵而至,要求政府在调结构的同时,必须把稳增长放在首位,防止各种产能过剩问题集中爆发,避免宏观经济“转弯”用力过猛和“硬着陆”风险。由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政策措施。
    稳增长是前提和根基: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增速来推进,一些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就业压力的缓解,主要依靠相对稳定合理的增长速度,稳增长决不可掉以轻心。稳增长和促改革互为条件,科学的增长速度,其根本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推进。同时,可持续的增速要与发展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也就是稳增长要与调结构实现有机统一;稳增长是前提和目标,为调结构提供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而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途径,短时期内两者的冲突是必然的,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两高一剩”,必然会影响速度,这是必经的阵痛,必须在需求、产业、区域、城乡和收入分配等结构调整上实现质的飞跃,才能有优质的稳增长。惠民生是终极目标:民生是立国之本,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就业难、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物价高、收入差距大等都是民生热点,既需要用改革的手段放之长效消化,同时也需要运用有效措施短期解决。防风险是基本保障:随着经济下行,长期高速发展累计的风险和矛盾逐步暴露,影子银行风险压力加大,信托产品事件显现,贷款难、贷款贵与流通中热钱的大量涌入及流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上升,加之人民币外部压力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冲击,直接的影响着增长的稳定、改革的推进、结构的调整、惠民的削弱。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总体工作思路,体现的是兼顾支撑、共同促进的路径,宏观要稳、微观要活,稳中求进,让增速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内,尽量避免短期过度刺激,挖掘市场和投资潜力,扩大稳增长基础;加快调结构步伐,构建高水平发展轨道;高度关注民生,落实和谐发展;强化风险防控,构筑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防风险。风险爆发,一切成果都将消失殆尽。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因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而受到经济减速的威胁,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伴随发达国家漫长的“去杠杆化”道路,摆脱经济低速增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是完成“去杠杆化”的进程,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在这期间,我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平衡,难度十分大。
    去年6月,国务院提出对稳增长进行全面督查的通知,特别指出,金融领域要重点检查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回顾近两年的金融政策,主要有:一是货币政策方面“息准”双降,体现的是货币发行的适度扩大;二是投资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积极引导,最重要的是PPP政策的推出,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减税等措施,引导贷款投向,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三是金融积极支持实体经济,防止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制造资本泡沫;四是贷款投放结构,不得流向“两高一剩”和房地产等领域;五是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现实难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六是实行地方债券自发自还,以一定规模的政府债券置换部分存量债务,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缓解地方政府到期债务偿还压力。
    三、稳增长与金融审计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有效改善河北金融生态环境,对于确保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刚刚结束的股市风波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是重点关注金融机构落实稳增长政策的情况。关注金融机构是否落实了稳增长政策,是否立足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和社区等经济薄弱领域,是否有政策、有服务、有产品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中:一方面要关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是否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相契合,是否为地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特别关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业务品种,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局;另一方面要关注金融机构乱收费情况。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监督银行是否存在服务差、乱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问题,解决企业突出反映“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二是重点关注金融机构落实调结构政策的情况。关注金融机构授信政策是否紧跟调结构的政策方向,金融服务是否与地方传统优势行业、战略性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搞好对接与服务,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环保、民生领域在授信额度、期限及利率等方面是否给予了优先安排和政策倾斜。特别关注“两高一剩”行业授信政策是否调整,关注贷款是否符合银监会“两个不低于”规定,是否支持了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关注金融机构落实惠民生政策的情况。注意地方金融机构是否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开展了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关注金融机构是否为社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重点关注金融机构是否落实了关于个人住房信贷政策调整要求;是否加大了对个人住房信贷和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监督金融机构落实惠民生政策同时,提高居民消费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四是关注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情况。监督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降低服务收费标准、贷款利率等工作,支持地方经济稳增长情况,重点揭示区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关注由此产生的或有金融风险,特别关注金融产品创新带来的风险,如推出“年审制贷款”的金融企业是否具备了相应的风控能力;关注民间借贷活动,通过调研、走访省金融办、省银监会了解民间金融机构类别和模式,适当时候可组织对我省民间借贷有关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另一方面关注并揭示地方金融风险,为地方政府化解风险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