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的考验

03.08.2015  16:29

  经历了2015年7月之后,所有声称从事“无风险套利”的量化投资机构们都需要反思,这个市场里存不存在所谓的“无风险套利”策略。

  沪深交易所在周末连续发布通知,对“近期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账户予以暂停交易3个月的处罚。截至8月2日下午,涉及被处罚的账户已经增加到30个以上,其中9个个人账户,1个贸易公司账户,超过20个机构账户。而涉及处罚的机构账户集中在几家使用量化手段或量化策略的私募基金公司上。

  根据上海证交所的措辞,相关受罚账户的异常行为主要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6.1条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第八条所述的异常交易行为。

  上述两条规定规则涉及的都是交易所对异常行为的具体描述,分别有十三条细则,具体异常行为描述包括:大笔申报、连续申报或者密集申报,以影响证券交易价格;频繁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以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一段时期内进行大量且连续的交易;大量或者频繁进行高买低卖交易等行为。

  此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程序化交易核查答记者问也涉及了相关内容,在他的回答中认为:“程序化交易具有频繁申报等特征,产生助涨助跌作用,特别是在近期股市大幅波动期间对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此,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沪深交易所正在对部分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征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核查,了解其账户实名制情况、资金来源和交易策略,分析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并将根据核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规则,加强监管。同时,沪深交易所根据《交易规则》,对频繁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定的24个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

  从目前看,对相关账户的调查还在继续,具体的细节和结论尚未披露,但总体上,业内信息均指向部分账户在交易中可能涉及的一些交易系统和算法策略的具体实施环节。有鉴于量化交易大部分操作的发起者是系统和算法软件本身,因此其中的责任厘清还有待于时间给出答案。

  但跳出这个事件本身,上述处罚事件明确地启示了以下的方向——量化投资以及他们的策略行为已经进入监管者的视野。对所有参与者而言,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如何创新和寻找成功交易策略的问题,如何识别交易边界并合规运作或许是这个领域最大的考验之一。

  总而言之,这意味着量化交易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先锋领域,量化交易(程序交易)在过去几年内闪亮登场并迅速崛起,大部分量化投资机构都标榜两个特点,一个是高科技与高素质人才、一个是相对稳定的收益及对风险的良好管控

  但过去两个月的市场进展表明,对于上述两个长处,市场需要重新反思。

  从科技和人才的角度,量化投资的实施确实有技术和人才上的高门槛。大量的数理人才和高考状元的团队也奠定了其策略开展的基础。但这两点要素的存在并不能保证量化团队能够实现盈利目标。这就好像高级轿车不能保证不发生车祸一样,当年诺贝尔得奖者组成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会面临破产的窘境。

  事实证明,真正能够支持量化投资团队持续盈利的是——这个团队对于市场过去和未来发展的认识。科技和人才只是实施手段而已。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团队能够相对稳定的盈利,而另一批团队则走在低收益或波动收益的路上。而这两者都不能担保盈利能够持续。

  而对于风险的反省,则可能更是过去两个月给予量化投资的重要教训。

  一方面,市场剧烈的波动和单边走势,使得不少交易策略的实施都面临考验。在上半年的业绩走势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低收益”表现,比如前期极低收益而依靠单个交易日增长获利。或是虽然前期收益较高但调整市道回撤极为凶猛等。

  另一个方面,近期的监管关注也显示了,在交易实施上,未来部分量化策略商可能面临越来越明确的严厉环境。对于规则和合规边界的认识,将是许多量化投资者必须重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