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闻短评快】重阳节是面镜子,它照出了什么?

21.10.2015  11:07

重阳节的精髓,不是吃糕赏菊踏秋,不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样寄情诗意,不是你陪着看场电影,或者出去游一圈儿。

就像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发端于春秋战国,定型在汉晋隋唐。先盛行宫廷,后流传民间。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重阳节,广泛流传,影响深远,主要是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

1989年,中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官方呼应民意,“法定”传承,用意也在这。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老有所居,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的明确导向、追求目标。

国家的倡导,社会的共鸣,家庭的努力,最终都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就是一个个晚辈落到实处。

无微不至的照顾子女,是责任,是天性,是动物本能。发自内心的赡养父母,是义务,是道德,是社会本能。疼下是动物,疼上是人类。

疼的核心是尽孝,尽孝的境界是服从,不是晚辈按自己的想法为长辈做了什么,而是晚辈按长辈的意愿为老人做了什么。

发自内心的主动做,愿意做,乐此不疲,快乐着老人的快乐,这就是老人节里非老人的精髓。重阳节这面镜子摆在每个子女的面前,如果你即是子女又是父母,你前后就有了两面镜子!

英国外交大臣,借习大大访英的机会,对媒体说,他很欣赏中国人,一是“勤奋工作”的精神,二是“家庭的责任”。(即通评论员 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