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皮都欲变服装之都:去年跻身河北2大省管县

14.10.2014  02:16

   (原标题:辛集:皮都思变)

  9月底在辛集举办的国际皮革博览会让这座皮都顿时热闹起来。如果说来自浙江海宁等新兴皮革城市的压力让皮都河北辛集有了转型的想法,那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治污标准的大幅提升则让辛集下决心从皮革这一单一业务走向服装全产业链。但实际上,异常雄厚的皮革产业底子,对于其发展全服装产业链何尝不是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

   难弃多年来皮革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进入辛集后,最大的感触是这里城市规划完整, 各项基础设施包括马路的宽度并不亚于北京 。资料显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的辛集市,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经济增长,并在去年完成363.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是河北省确定的优先培育的高品质中等城市和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并于 2013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首批两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

  辛集的总面积仅为北京的1/17,人口密度并不比周围其他省市高,但它多年前就已是中国的四大皮都之一。每逢节假日,尤其是秋冬季节,辛集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许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消费者,都会结队到此采购皮货。一路上有不少老辛集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辛集购买皮货确实较周边城市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同类型皮制品辛集本地的售价至少比北京便宜一半以上。

  见证辛集皮业发展过程多年的辛集制衣区管委会主任梁建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辛集的皮革产业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之所以这里能打出皮都称号,是因为辛集独特的地理位置。辛集地处南北城市交界处,在过去,人们若想把皮料从北方运送到南方,保证其运送过程中不会发臭腐烂,就需要在手工业相对发达的辛集停驻、加工后再送至南方。慢慢地,辛集制皮、加工技术越来越好,产业链越来越完善,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不可否认,在辛集,皮货已经具备了从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加工技术、市场已趋成熟。

  数据显示,目前,辛集已经拥有各类皮革企业1356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规模企业有13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也已达到20家,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去年,辛集仅皮革企业就上缴税金2.9亿元,出口创汇6.9亿美元。

   欲为京津企业搭台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辛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随着浙江海宁等新兴皮革城市发展加速,辛集的产业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近几年,辛集的皮货在北京、天津市场的占有率已开始被赶超。辛集市发改局党组成员乔策表示,辛集做了多年皮革产业后发现,皮革产品贸易季节性非常强,除秋冬季外,其他季节大多时候,辛集的皮革及相关企业仍必须耗费大量成本在养护闲置的生产环节上。

  “将皮革业的产业链延长至整个服装产业,从皮都向服装之都的方向调整,是辛集确定的未来重要规划之一。”梁建词表示。

  实际上,确定从皮革到全服装产业链的转变方向,辛集已筹谋了很久。乔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辛集政府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就立即根据辛集的特点初步确定了以服装行业为主的发展方向,并在今年5月底与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联系,着手进行合作协商。9月中旬,北京市经信委曾发布消息称,其已组织北京市顺美、维克多等知名服装企业与辛集产业主管部门和当地部分服装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对接洽谈。而在9月底辛集举办的国际皮革博览会上,双方更是签署了服装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市工信委综合处处长周胜昔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天津也被邀请来辛集参观考察发展服装产业的筹备情况,希望在北京、辛集合作的过程中也不掉队。

  “以目前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地已肯定很难再发展服装制造等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了,但生产、加工又是服装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辛集正好可以马上补位为北京的企业提供这一帮助。”梁建词说。

  对于为北京、天津服装企业搭台的规划,梁建词介绍,一方面,辛集本地企业、工厂可以与其进行承接订单或者贴牌生产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北京、天津外迁的服装企业也可以落地到已规划好的产业园区中,“目前辛集服装产业园二期已为想搬家的企业建设好了车间、办公区、员工宿舍等,做好了基建,企业搬来后直接就可以生产,辛集将按成本价为其提供租赁、购买产权、合资等多重落户选择,每套场地建设规模在3000-5000平方米左右,紧邻辛集已建成的国际皮革城和原辅料市场,如有需要,产业园还可继续扩建三期工程”。梁建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产业调整面临彻底转变

  计划是理想的,但过程中的坎坷也是无法避免的。在辛集的转型路上,无论各地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或是产业专家,都认为辛集想要顺利转型还将面临不少考验,在他们看来,辛集成熟的皮革业发展经验,对于其未来发展服装产业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表面上看,辛集发展多年的皮革产业中,涉及服装相关的制造、销售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真要彻底转型,辛集首先就要面临从皮革制造到服装制造的产业链巨大调整。”乔策表示。深谙皮革业生产流程的梁建词坦言,皮衣和棉布衣服同样都是服装,但生产环节却存在明显不同。“辛集此前的资源和配套设施都是围绕皮货展开建设的,但服装的生产技术、设备、材料与其都不一样,辛集原本对于皮制品的生产底子并不能完全套用在生产服装上,因此,本地企业如果跟随市场一起转型就势必要进行大量投资,对员工重新培训、购置新设备等。”服装分析师马岗表示。

  此外,周胜昔也表达出对三地服装产业合作的担忧,“目前,天津想借助自身承接了大红门等服装市场的优势与北京、辛集加深服装产业合作,但三地在服装产业链上的定位还并不清晰,到底哪一方主要承担什么角色还都是未知数,北京有设计优势,天津也有;天津有物流、港口、集散和一定的制造优势,与河北也有部分交叉和重叠”。周胜昔表示。而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宁俊更在与辛集签约后坦言,北京和辛集尚未对服装产业对接出台规划,双方的合作意向也并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协会仅帮助两地企业进行了初步联系。

  “归根结底,辛集今后若想打响服装之都这个名号,必然需要知名企业的存在。目前辛集和北京企业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辛集也还未做好发展全服装行业的所有准备和配套工作,所以这个名声最初可能还是要依靠外来的知名企业创立,但若真正成为服装之都,那辛集就不能光借助外来企业的帮助,还要打造本土的知名品牌,让服装之都的名号更加坚固,同时也为辛集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马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