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兴隆:山高林密 也是竞争力
兴隆县是冀东抗日斗争的重要战场,建国后毛主席曾给兴隆县驴叫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半个多世纪过后,兴隆县经济发展如何?大型走基层系列报道《赶考路上》,今天请听《兴隆:山高林密,也是竞争力》,由河北台记者王成树、孙伟、杨晓,承德台记者杨枷琪。
兴隆县驴儿叫村,地处雾灵山腹地,坡陡沟深,山路崎岖。记者从县城出发,沿山路盘旋而上,翻过山梁,绕过山谷,驱车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这个靠山临水的小山村。
正是收获季节,挂果的山楂、板栗漫山遍野;溪流淙淙,鸡鸣蝉噪,偶尔传来的收购板栗的吆喝声,映衬得山谷更加宁静。如果不是看到山坡间的抗日烈士墓,你很难想到,当年的激烈抗战,就发生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兴隆县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诞生,而驴叫村村名由来一说,也和抗战有关。
兴隆县第一党支部遗址解说员何丽静:在抗战时期,咱们这路不通,东西都是用毛驴驮运,路不好走,驴都不好走,主人就用鞭子抽打它,抽打它它叫的特别响,一头驴在叫,山上有回音,就好像有很多头驴在叫似的,小山村因此而得名。
何丽静的太爷爷是八路军,当年日军曾悬赏五百块大洋通缉;兴隆县第一位中共党员窦永旺,是现在的驴儿叫村党支部书记窦春国的本家伯伯。在这个革命老村,军民一心英勇抗战的故事不胜枚举。
窦春国:在1944年,天还没亮呢,敌人从大梁那边就摸上来了。这个民兵叫蒋井云,就发现了。他边跑边喊,敌人在后边追他,连放枪带喊的,一听到喊声儿就知道敌人来了,赶紧躲呗。
党和群众安全转移,这位民兵却跳崖牺牲。资料显示,因日军放火烧山,驴儿叫村曾被焚毁22次;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共有三千多名子弟兵长眠于兴隆的山山水水。
昔日山火连四月,而今风吹野草生。兴隆县县委宣传部李呈祥介绍,兴隆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为主,山高林密:抗战时期,隐蔽性强,是作战优势;如今,作为生态优势,这又是兴隆立县之本。
李呈祥:县里提出的是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我们做的也是靠山吃山,兴隆县主导产业还是林果产业;立足于这么好的生态,也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行走在驴儿叫村的板油路上,摩托车、小货车不时呼啸而过,村民吴瑞龙说,这两年,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毛驴驮运、扁担挑水的日子已经过去,水果烂掉运不出去的情况也成为历史。
吴瑞龙:现在老百姓产的这东西也不发愁了,外边也有来收的,自个也有往外运的。这几年国家给点这板栗、红果树苗,老百姓对这果树也重视了,剪枝上也那啥了,红果质量也就好了,(一家)也能收入个万八千的了。
据统计,兴隆县每年果品产量达到四十万吨,其中山楂和板栗产量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毗邻京津,兴隆的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就在几天前,以推介兴隆为目的的2014中国·兴隆雾灵山全国徒步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几百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兴隆。
徒步爱好者1:挺美的,山好水好。
徒步爱好者2:一路走来,风景还不错,到处都是山楂,之前没见过。
徒步爱好者:以前我以为要想看蓝天,得去内蒙看去去西藏看去,没想到只要不下雨,这都是蓝天。
兴隆县县委书记崔立新:兴隆县一直坚持不懈地抓生态建设,为首都北京涵养了水源,阻挡了风沙,老百姓也靠林果业实现了发家致富,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县,引导农民再掀造林栽果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