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设“燕赵版”美丽乡村:设施现代化 村庄田园化
设施现代化 村庄田园化
——河北省全力建设“燕赵版”美丽乡村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马朝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去年以来,我省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全面实施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并把其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初步探索出一条综合整治、配套改造、整体提升、科学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经过大力度改造提升,去年的8029个重点村面貌焕然一新,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民居地域特色显著,村庄内外绿意浓浓,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公共服务逐步覆盖……今年的3227个重点村正在加紧推进,看着舒服、住着舒适、感觉舒心的“燕赵版”美丽乡村渐行渐近。
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一场深刻革命来认识,上下联动全力推进
我省有48606个行政村、5660万农村人口,相对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在23项小康监测指标中,全省尚有12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
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不是简单地整治环境,而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生态工程、党建工程。这场以转变农村传统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深刻革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加强。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认识,我省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所有农村,重点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在重点村,突出抓好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土地整治、传统文化保护、产业支撑等15项重点工作,加快打造设施现代化、村庄田园化的现代新农村。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推动机制。省、市、县、乡分别成立了领导组织。省级重点抓试点、抓机制、抓政策、抓考核,市级重点抓组织、抓协调、抓推动,县级重点抓项目、抓整合、抓落实,乡村重点抓实施、抓管理、抓维护。省里还制定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省委统筹的重点考核项目,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依据。党委、政府督查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强化督促检查。对推动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严格实行问责。
——建立多渠道筹集和整合资金机制。两年来,各级各部门安排和整合各类财政资金290多亿元;鼓励引导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推动农村要素可抵押、可流转、可交易;出台政策,鼓励工商和民间资本参与,通过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鼓励企业家支持农村、回报家乡,为改造提升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建立领导包村和工作队驻村蹲点帮扶机制。建立了省市县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农村联系点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联系点考察指导工作;建立了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帮扶制度,省市县累计选派3.4万多名优秀干部,组成1.1万个工作队驻村帮扶,完成帮扶项目13万多个。
——建立综合配套的政策支持机制。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其他村庄建设用地,按照村庄规划需要复垦为农用地的,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全部用于村庄改造提升。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各级筹集的资金,在奖补项目确定后按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开展“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对先进村奖补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