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赵建国:一名普通农民工的创新情结

19.06.2016  21:36

在普普通通的车间一线工人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学历不高,从事的大多是一线工作,但是作为新时期的农民工,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一样的贡献。今天的匠心筑梦我们就来认识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团开刃车间的赵建国。

每天一上班,在给锯片开刃之前,赵建国都会拿起砂轮简单的敲打一下。而通过敲打砂轮发出的声音,赵建国就能分辨出这些看似一模一样的砂轮哪个硬度更高,哪个密实。而根据砂轮这些细小的差异,赵建国就能精确的判断出在给锯片开刃时应该怎么操作。细致严谨,是同事们给赵建国的评价。但是在2006年从部队退伍后刚到开刃车间时,赵建国却并没有把这份工作当回事。

开刃看着简单,但是一上手,赵建国却发现有些摸不着门路。看着简单,上手却不是那么回事。赵建国开刃工的第一仗败下阵来。但是有着8年当兵经历赵建国却并没有认输,凭着军人特有的“不服输”的精神,赵建国开始琢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勤动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离开部队的赵建国开始了另一段以前从未遇到探索之旅。因为肯吃苦,爱琢磨,不服输,渐渐地,赵建国摸索出了门道,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月产量全厂第一和百分之百的合格率使他成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

2014年工厂搬迁新厂区后,赵建国发现开刃过程中飞出的砂轮粉末落到工作台上,取放产品时,最下面的锯片总会被划伤。划伤后的产品要重新加工,浪费了生产成本。而边工作边清扫工作台治标不治本,因为只要工作就会产生砂轮粉末。后来他在每垛锯片下面放置了一个石墨垫,使锯片与工作台不直接接触,而这一小发明却彻底解决了锯片划伤的问题。当时车间给赵建国算了一笔账,按每天8万片的产量来算,一个小小的石墨垫一年就能节约63840元。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吓了赵建国一跳,而这个小小的改革也让赵建国对于一线工人的创新有的新的认识。

因为爱琢磨,赵建国也走上一条不同的维修道路。工作之余,赵建国还对自己的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顶刃机在对每组产品开刃时,最外边的几张锯片总是达不到质量要求,为了找到最佳方案,他多次请教维修师傅,走路睡觉也念念不忘,家人和同事都戏称他“走火入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原来是因为滑道长期磨损,导致了操作平台不稳,才造成了这一问题。对此,他提出了给设备增加光轴和防尘垫,改变操作台的行走路线的改进方案。最终,这一方案彻底消除了最外边锯片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现象,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农民工,赵建国在小小的机台上圆了他的“创新”梦。

如今,开刃岗位上赵建国已经工作了将近10年。 虽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大道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赵建国常说:爱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信心、勇气和努力去浇灌,就一定会实现自己普通却美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