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古韵广府 和谐太极
广府古城 齐晓彬 摄
在邯郸永年,有一座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内古宅林立,城外水清草盛,闻名天下的杨氏、武氏太极拳就发源于这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绽放出别样的“和谐”之美。
四面环水的古城 齐晓彬 摄
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伴随舒缓的音乐,刚刚成立的“中国永年太极国术馆”首期学员,八名从浙江宁波来的太极拳爱好者,在广府古城一处灰墙青瓦的古宅中,全神贯注地打起了杨氏太极拳。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过八旬,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广府,就是要寻根问祖。这位老人说,“永年广府名气很大,太极拳的‘根’在这里,这里太好了,太神奇了这个拳。”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故居里打太极拳的人们 齐晓彬 摄
一直以来,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起源于河南的陈家沟,另一说则为张三丰创立。广府为何被称作是太极拳的“根”?这一切都要从这座古城说起。
“它的城池形成于魏晋,是隋末唐初义军起义领袖窦建德建都的都城”,谈起古城的历史,每一条老街、每一座古宅,古城文化旅游管委会主任李剑青都能讲出一段传奇故事。而最传奇的还是古城与太极拳的“邂逅”。
李剑青说,“太极拳五大流派:陈、杨、吴、武、孙,在这1.5平方公里的小城里,直接诞生了两大流派,一个是杨氏太极拳,一个是武氏太极拳,而且孙氏太极拳是从我们城内的武氏太极拳衍生过去的,还有那个‘口天吴’的吴氏太极拳是从杨氏传过去的。”
在杨露禅故居,河北电台台长王智(左一)、记者齐晓彬(右一)采访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韩兴民(中)。张雁 摄
据说,杨露禅开创杨式太极拳后,北上京师,被瑞王府聘为王府拳师,挫败了许多来访的较量者。一时间,被京城的武术界誉为“杨无敌”。清代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观看杨露禅比武后,亲手题写了一副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如今,在古城南门外杨露禅的故居,这副对联和“一代宗师”的牌匾,仍然是海内外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寻根问祖、争相膜拜的“圣物”。
杨氏太极第五代传人、广府杨露禅太极学院院长韩兴民,自幼便在杨露禅故居习武,如今已经64岁,却依然满面红润、身轻如燕,韩兴民有130多个弟子,学员更是有近两万人,而据统计全球练习太极拳的人有近3亿,其中80%都是练习杨氏太极拳。
韩兴民:“杨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行云流水,事事均匀,舒展大方,不要有忽快忽慢,忽隐忽现,要一气呵成。”
相对于杨氏太极拳的行云流水,在古城内深宅大院里诞生的武氏太极拳,动作则更加“小巧紧凑”。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冀长宏说,太极拳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使流失的体能和精力尽快恢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冀长宏说,“我找个地方,练5分钟拳马上就管用,因为在最累的时候,太极拳用很小的代价和付出,靠意念、呼吸,推动血液循环以后,你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恢复体能。”
“太极拳”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太极》杂志主编杨宗杰看来,除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太极文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杨宗杰介绍,“太极”之说,最早源自《易经》。书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包含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太极拳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宁静致远”等道家思想精华。
在武禹襄故居,河北电台台长王智(右一)、邯郸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张志军(中)采访太极杂志主编杨宗杰(左一)。张雁 摄
杨宗杰说,“打太极拳的人在得到身体健康的同时,他就吸收这个文化的营养,所以一般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守住中庸,一般不做过分的事儿,都比较和谐,比方说做事要有分寸,以静制动,又积极向上,又清静无为,这是很可贵的文化品质和思想情操。”
每天清晨,当熟悉的太极音乐响起,古老的广府城就像焕发了新生,街道里、广场上、城墙上到处都能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站在古城墙上向四周望去,碧水萦环,长堤相绕,芦苇连天,人们在宛若江南水乡般的古城里,品位着“太极文化”浸润的和谐之美。
当地居民们告诉记者:“我们这生活环境非常好,是洼地嘛,有水,有芦苇荡,每天早晨起来以后,就是晨练,打太极。 ”“我们这人与人关系都特别好,一家有事儿,全村都帮。”“我们这产鱼虾,还有莲藕,都是对人身体有好处的,我们在这特别自豪,古老的东西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财富。”
(河北台记者王智、张雁、齐晓彬、白雪峰 邯郸台记者张晓萌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