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支持小微企业:从补项目到补城市
将选择权交给市场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我国目前大概有小微企业1200万户左右,占到企业总数的75%以上。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涉及领域包罗万象的小微企业,如何确定财政资金扶持的对象,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财政资金效应,全国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努力取得了积极效果。《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小微企业扶持的方式将从补项目到整个城市,意味着政府将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选择权交给了市场。
事实上,涉企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改革一直是财政部门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此前,财政部门已将企业扶持资金转为基金运作,即由财政部门和市场机构共同设立基金,财政出少量资金,市场机构出大部分资金,并由市场化的专业机构负责对项目的筛选和运作。
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骆永华表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从补项目到城市整体,政策的意图有些像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产业的聚集和发展。而在这项政策中,财政部门将资金投入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公平、普惠的软硬件服务上,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而具体某个小微企业能否经过初创期、最终完成孵化与发展,则完全取决于市场机制。
从《通知》内容看,未来财政资金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空间。提升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集聚区等)服务能力;充分利用闲置库房、工业厂房以及新增场地,为小微企业提供生产、经营、试验场所;在租金、税费等方面采取减免措施,为小微企业降低创业创新成本等。二是支持改进对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采取“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模式,鼓励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如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技术服务、会展服务等,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促进服务体系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是鼓励地方对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将各项既定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率比较高的事情。再具体到投资或扶持一个项目,是很难完全看得准的。从投项目到城市整体,实际上是将思路转向促进小微企业群体的创新和突破,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或生态。”骆永华表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也提到,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最终是靠创业者自身不懈的努力。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财政资金支持立足于弥补市场失灵,聚焦小微企业实际需求,不干预市场正常运行,着力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教授曾康华表示:“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微生态,此次财政资金通过对小微企业由点到面支持方式的改变,将极大调动小微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而通过政府和市场之间更加合理的分工,也将使得一批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脱颖而出,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经济效益。”
打造有特色的示范基地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的政策出台后,地方申请的积极性很高。曾康华表示,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创业创新主要依靠小微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尤其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更要发挥小微企业这支生力军的力量。
据悉,在多个省市,小微企业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甚至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专家同时提示,地方在申请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自身地域的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有特色的小微企业城市示范基地。
“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非常热门,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引进这么高端前沿的创新项目或企业。在北京,一些偏远的区县要想从中关村吸引类似企业过去可能都很难,更何况是外地的二三线城市了。”骆永华表示,每一个申请小微企业城市示范基地的城市都应该做自己独特的精准的产业定位,就是如何基于地方的要素秉赋和比较优势定位自己聚集和服务于哪些产业或产业的哪些环节?比如江西景德镇,就应以传统的陶瓷产业集聚为主,广东佛山则以家具建材产业集聚为主,等等。同时,骆永华还强调,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示范基地应该着眼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和有潜力的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就是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深度渗透和广泛应用,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交融竞合。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用于房屋中介产生了房多多,用于出租行业产生了滴滴打车,等等。
事实上,这也是中央财政对小微企业支持方式转变的原因之一。城市本身是资源和产业聚集的主要载体,将财政资金打包下放给地方,更有利于地方发挥贴近小微企业、处理复杂信息的优势,突出地方在组织实施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可有效缩短政策流程,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曾康华表示,示范基地将由五部门联合通过竞争性选拔而产生,财政资金将彻底改变以往“撒芝麻盐式”的扶持方式,把分散在一个个项目上的资金汇集起来,重点支持那些条件具备、方案科学、组织实施有保证的城市。同时,引导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聚,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张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