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升级版”

24.11.2014  17:48

国办印发《意见》提出“三个成为”、“四个转变”——
谋划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升级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明确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集约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陕西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贾生林表示,《意见》对未来怎样做好对外开放、体制创新、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务,明确了新的目标。
      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磊认为,明年年初,各个国家级经开区“十三五”规划会陆续出台,《意见》为经开区新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方将会依据这个纲领性文件进行调整,更会在相应的规划中落实中央要求、做好部署。
      具体而言,《意见》明确提出新时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要实现“三个成为”,即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黄磊表示,与2005年国办印发的《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相比,“三个成为”的目标更加精炼,并把从前对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融合进了“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这一要求中。
      “而对于‘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这一要求来讲,是继承性的指导要求,与之前的文件提法相似。但从把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上升到经开区发展的基本准则来看,则表明了政府对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黄磊介绍说,此次“三个成为”中较新的提法是“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这一表述把之前强调对产业发展的要求转变为对体制创新、吸引外资新优势的要求,体现了由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思路转变。
      与此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四个转变”,即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四个转变’其实是落实‘三个成为’的具体要求。过去,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速度很快,下一阶段将寻找更好的发展模式,产业向更高端方向发展。因此,《意见》在转变发展的开头就提出了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的总要求。”黄磊说。
      “四个转变”中提到的“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也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经开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黄磊认为,目前,国家经开区产业同质化发展问题严重,许多国家级经开区的产业定位都非常相似,比拼同类企业的招商引资、土地价格和政策优惠,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所以,在新的《意见》中专门提出了向差异化发展的要求。
      而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体现的则是阶段性的建设思路转变。“硬环境指的是基础设施条件,现在国家大部分经开区都完成了‘七通一平’,发达地区的经开区更是实现了‘九通一平’,可以说,大部分经开区的硬环境建设得不错,下一阶段就要实现从硬环境建设向软环境建设过渡。”黄磊认为,未来的软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打造为留住人才而建立的生活、医疗、教育等配套体系,另一方面要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比如政府对产业管理方面的审批简化,以及第三方检测评估、法律,以及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
      相比过去的文件中更多强调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此次《意见》更强调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包括政府对产业管理以及内部考核体系的改变。“《意见》对国家级经开区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再要求经开区在发展规模和速度方面成为一个地区的引领,而是要求经开区树立新优势,并作为体制创新、产业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和排头兵,从对规模的要求转变为对质量的要求。”黄磊说。
      “将来,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将谋划一些新的试点和示范,争取在发展模式上创新,发展新的产业和技术。”贾生林表示,《意见》对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国家级经开区都将主要力量放在了招商引资和营商方面,而《意见》的出台,将指导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从重‘量’向重‘质’转变,把更多精力放到营造软环境、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服务上,推动区域的创新创业,使经开区迎来蓬勃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