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延迟退休 达成共识最公平
需要强调的是,延迟退休改革能否凝聚共识,能否改革成功,关键在于延迟退休是否弹性,是否尊重公众的退休意愿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举行记者会,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希望今年制定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公开征求意见,后年推出。方案将渐进到位,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推出后至少五年以后才会实施(3月10日央广网)。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延迟退休改革,之前没有公开过详细时间表。尹蔚民部长早前只是透露过,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而这次公开的时间表更为具体——何时制定方案、何时征求意见、何时出台方案、何时正式实施,都一目了然。这个时间表也是有关方面的任务表,更便于让公众知情和参与。
诚如尹蔚民部长所言,目前社会上对渐进式延迟退休没有实现共识。有一部分人赞成延迟退休,也有一部分人反对。正因为如此,延迟退休改革才没有突袭、冒进,而是采取了缓慢、稳妥、民主、渐进的改革方式,留出充裕时间让公众参与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来凝聚改革共识,夯实改革基础。
也就是说,这个延迟退休时间表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正视民意、培养共识。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对一项改革大家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问题是,这一改革该如何凝聚共识?坦率地说,此前的改革在实施前似乎从未留出这么长时间用来凝聚共识。
调查曾显示,有不少人反对延迟退休。反对者自然有他们的理由,改革推动者也有理由,比如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有必要作出调整;尤其是未来养老金收支有很大压力,通过延迟退休改革来延长缴费年限、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可缓解压力。既然延迟退休已成定局,我们应围绕“培养共识”来讨论。
要想培养共识,笔者以为,其一,今年在制定延迟退休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民意,尤其是反对者的意见。这样或许能改变部分反对者的看法。其次,明年公布方案征求民意时,要给公众充分的表达时间和表达空间,甚至可以多次征求民意。其三,从方案出台到实施这段时间,有关方面应做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
改革时间表留出充分时间除了培养共识外,还为相关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台的《劳动保险条例》,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退休,女干部年满55周岁退休,女工人年满50周岁退休。只有修订这一制度,延迟退休才有法可依。
而且,延迟退休改革实施前留出充分时间,还有很多其他积极意义。比如说,要设计一些产业、岗位以方便部分公众在五六十岁时就业。众所周知,很多单位不愿意接纳年龄偏大的职工,那么,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后,老龄人群如何就业是个问题。因此,有关方面要充分利用改革时间表解决再就业问题。
再比如,目前在少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和国企,存在“被退休”现象,即部分职工不到退休年龄被迫提前离岗。这完全与延迟退休相矛盾,既然要实施延迟退休,就必须遏止“被退休”。希望有关方面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前,把不合理、不公平的退休现象彻底根治。
需要强调的是,延迟退休改革能否凝聚共识,能否改革成功,关键在于延迟退休是否具有弹性、是否尊重公众的退休意愿。如果是一味强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恐怕难以形成改革共识,改革能否成功也是未知数。在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前的这几年,有关方面应充分论证延迟退休的弹性机制,尊重公众的退休选择权。张海英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