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需求出发——记胜利油田塔里木分公司胡杨创新工作室

28.07.2014  11:45
邱振军

7月中旬,胜利油田塔里木分公司胡杨创新工作室的一项新发明——自动清洗机正式投入使用。利用这项发明,只要轻徐按动几个按钮,就完成了封井器和管材的清洗工作。在油田,这样的清洗工作繁杂而庞大。

10万元需求催生发明

在管具井控车间,需要经常清洗封井器和管材,人工清洗费时费力,如果购买一台清洗机,花费会在10万元以上。”发明人吴德安说。经过和同事在查阅相关大量资料并反复讨论后,就地取材,耗时半个月,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台清洗机。这是胡杨创新室继去年成功研制“各类钻具水平通径装置”和“钻杆排起器”之后,又一创新成果。

去年,为响应公司钻井提速提效和保利增效号召,更好地服务井队生产,管具工程部结合公司一线井队生产需要,对钻具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随后,他们发现,井队因在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因水泥堵塞的钻具数量多达380根,如何让这些“灌香肠”的5寸钻具再次发挥作用,又摆在了胡杨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的面前。

创新中,链条松紧装置和钻具卡紧装置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通径装置工具的制作过程可谓是举步维艰。“利用固定封井器用的废旧丝杠能否解决问题?”姜延恒一句话打破了僵局。利用废旧的丝杠来做成钻杆死卡的升降配件,一时间让创新成员的心境豁然开朗。

最终,历时21天,“各类钻具水平通径装置”研制成功。此举,为公司节约资金53.35万元,更为管具工程部承揽外部钻具通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后续产生效益,更是非常可观。

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说起胜利油田西部勘探区第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4年多的历史。

2011年5月,由胜利油田塔里木分公司管具工程部一群青年人发起的“胡杨创新工作室”在公司管具工程部应运而生。成立后,创新室成员在组织管具工程部青年职工进行创新创效的同时,积极收集各井队的创效成果,建立了学习培训室、创新实践区、成果展示区与创新成果展示长廊,供这家公司青年职工前来参观学习,给胜利油田塔里木分公司职工创新创效、小发明、小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同年,胡杨创新工作室就以优异的成绩,被胜利石油管理局工会授予“职工技术创新示范工作室”。而成立创新工作室推出的多项成果,更是在西部石油行业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专门到胡杨创新室实地考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作为公司“创新创效”活动示范点,胡杨创新工作室每年吸纳各岗位创新人才加入工作室,目前创新工作室吸纳的管具工程部成员就达20多人,各井队的青年也积极申请加入。在这家公司已举办六届青工创新创效成果展评上,胡杨创新工作室就有近40余项成果获得大奖。“胡杨创新室自创建以来,已有发明成果56项,还有两项获有国家专利授权。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促使大部分成熟项目,积极向一线井队嫁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当前火热进行中的钻井提速提效注入新动力。”胡杨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晓虎说。

创新成果进井队

作为一支年轻的创新队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胡杨创新工作室有着自己独特的“金点子”运作方式。他们采取一种“直通模式”,即井队一线员工的金点子、好想法,都可以直接向胡杨创新工作室反映,然后工作室成员集中讨论,拿出初步方案,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快速地完成立项、开发、实施等工作。通过这个流程,实现了从需求到创意,再到实施的迅速转化。

管具工程部井控车间车工孟渊就是看重创新室的实际推广价值,今年初,他积极报名加入了胡杨创新工作室,从小爱发明爱琢磨的他,4个月时间就有3项金点子成果。其中发明的安全刀块打磨器,在车间一经使用,反响强烈。一个小小的打磨器,制作费用仅需几十块钱,却大幅提高了操作安全指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点子转化,全力推进创新成果进井队。这是胡杨创新工作室的“秘诀”。而正是这些“秘诀”,让胡杨创新工作室、管具工程部乃至全公司的创新实践都长久保持了活力。

成立4年来,他们始终致力于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创新成果逐步嫁接到井队,为胜利塔里木分公司提速提效增添了动力。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胡杨创新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达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