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乐享舒适美丽生活家园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心所向,更是推动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建设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善(改造)工作,将其列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方案,通过设施改造、加强配建、绿化美化,使全市866个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实现了老旧小区“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目标。
新装的路灯让巷子亮堂了,粉刷后的墙壁使楼房焕然一新; 曾经的私搭乱建不见了,坑洼的路面平整了;社区广场让居民更热衷于健身了,小公园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栖息地。眼下,一个个老旧小区洋溢着和谐、文明的氛围,整个城市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软件硬件共同提升
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相对于宽敞的街路与广场,住宅小区是市民们聚居栖息之所,也是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变化的场所。所以,小区环境是否整洁,共用设施是否完善,居住条件是否舒心,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代表城市形象的一些老旧住宅小区由于建筑年代较早,长年缺乏管理,道路、绿地、路灯、排水及排污管道等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成了许多市民近年来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
民生的需求就是发展的方向。
市委、市政府指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提升我市基础设施承载水平,推动现代省会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使得该项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并惠及到广大群众。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6年了,以前我们小区就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杂院,小区内到处都是私自搭建的小房,杂物乱堆乱放,现在可好了,该拆的都拆了,政府还给我们新修了花园,感觉特别好。”家住柏林南二社区的王瑞川老人说。
柏林南二社区建于1988年,共有居民楼29栋,住户1563户,曾经的柏林南二社区乱搭建、乱堆放现象相当严重,还有些一楼住户为“扩展”自己家的空间,随意占用公共空间,用废旧的门、窗、木板等在自家门前私自搭建小房。而如今,这一切不文明现象都消失了。
据介绍,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来,街道办事处联合居委会、环卫和志愿者,对楼间、院落、活动场所和公共用地进行“地毯式”清理,集中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圈地种菜和饲养活禽等。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居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活动场所,呈现出文明、安全、祥和的社区氛围。
柏林南二社区只是我市众多老旧小区改造后的一个缩影。沿东小区的董凤珍告诉记者:“现在,一到晚上路灯全亮了,再也不怕走夜路了。”“小区停车场拆了变成了我们活动的广场,还建了功能齐全的活动中心,可以唱歌、跳舞、打球、看书,想干啥都有专业场所,真是太棒了。”朝阳社区于秀云边跳舞边高兴地说。征集民意采取“私人定制”
层层把关确保惠及居民
来到位于长兴街的油漆厂宿舍,一进大门记者便感觉豁然开朗:米黄和灰色相间的楼体外墙清新淡雅,6米宽的水泥路两侧各铺设了3米宽的便道,9座椭圆形的花坛依楼而建,依次排开,美景尽收眼底。
“用旧貌换新颜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以前坑洼不平的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路,垃圾堆变成了绿化带,闲置的空地规划出健身广场……”居民贾玲娣对小区改造后的变化感触颇深,对施工前的几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更是赞不绝口:“大家坐在一起,有啥意见建议都可以提,工作人员把大伙儿的想法都记下来,又跟着我们一项项实地查看,最后确定的方案都对我们的心思。”
“小区怎么改,群众说了算,‘私人定制’非常有效果。”桥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充分对接群众需求,在制定整治方案、设计效果图、进场施工三个环节对群众意见进行“三征求”。整治前,采取多种形式对老旧小区改什么、怎样改,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将多数群众有需求的项目列入整治计划;设计阶段,街道、社区组织居民代表与设计人员一起对照设计效果图提出修改方案;开工前,在明显位置设立工程公示牌,再次征求群众意见,为每个小区“量体裁衣”。
据长兴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居民需求,该街道按照“户户入门”的原则集中入户调查,接受居民咨询500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见350余条,许多改造方案都是根据群众需求几易其稿。比如油漆厂宿舍8号楼前的水泥路面最初设计为3米,施工前再次征求意见时,居民提出意见,于是街道和社区立即召集居民代表现场讨论,经过6次面对面沟通,3次对方案进行修改,最终将水泥路面扩展到5.5米,达到了居民满意。
为确保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群众满意的最终效果,我市还为整个工程设置了三道“关口”。第一关为“设计关”,从征求群众意愿、初步设计到最终整治方案全由专家“听诊”、“把关”,专家对老旧小区的道路、排水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经过最后的“过筛”,才能从设计图变成落地工程;第二关为“质量关”,由监理公司和义务监督员共同把关;第三关为“进度关”,实行领导分包制度,深入工地现场“把关”,确保改造工程的每一项细微之处落到实处。
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让居民享受到了真正实惠。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方案,力争在对原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的基础上,以老旧小区的道路、绿化、路灯、管线及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整治为重点,通过三年时间将全市866个老旧小区综合环境进行全面提升。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老旧小区“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目标。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维护小区优美环境
设施改造让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可是如何维护好改造成果,实现小区的自我运行、自我管理,让小区的干净整洁成为常态,成为了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市开始探索解决老旧小区管理的问题,从而逐步建立起老旧小区的管理长效机制。
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物业管理公司,新石小区就找到了一个“新管家”。
新石小区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大杂院”式老旧小区,有住宅楼70多栋,涉及31个产权单位,多年来一直没有物业管理。自从物业公司入驻以后,该小区在环境卫生、治安等方面均有所提升。“现在环境明显变好了,许多卫生死角都有人打扫。治安管理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住在这儿,心里踏实。”新石小区居民何先生说。
“提升老旧小区环境,一方面靠硬件设施的改善、改造,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理,只有‘建管并重’才能真正让这份民生工程惠及小区居民。”该小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物业公司充分征集小区居民意见,针对居民提出的需求,最终确定服务项目,改善小区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一个探索过程。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完工只是第一步,做好后期管理,还有赖于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单位、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区、产权单位、居民共同参与到老旧小区管理之中。2017年,我市将在原有老旧小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对环境改善工作进一步细化和提升。
伴随着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市民素质也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珍惜和自觉维护改造后的优美环境,为文明城创建出力,真正实现文明城市共建、文明成果共享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