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项目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民间投资激发新活力
陈凌家住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广益绿景逸苑小区,前些年,冬天家里暖气经常不热,请热力公司的人来修,有时一等就是一星期。“去年冬天就不一样了,虽然最低气温零下28摄氏度左右,但屋里温度还真不错,一直维持在21摄氏度。”陈凌说,偶尔暖气有点小问题,找人来修,维修人员当天就上门。
陈凌感受到的生活变化,得益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创新。去年,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项目引入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在首个供热季如期完成供暖任务,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也减轻了政府负担。
在引入PPP模式前,桥西区供热系统由一家国有供热企业承担运营,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存在弊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且效率低,企业也一直亏损。
2014年,桥西区政府决定按照规范的PPP模式来运作集中供热项目。“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涉的利益主体多元,当时很多政策细则还没出台,缺乏参考模本,我们只能摸索前行,找到实现各方利益的共通点。”区财政局局长姚大军说。
“最难的就是人的问题,如何妥善安排原有职工,既保证他们的合理利益又保证企业接续正常运营?”姚大军说,最后,成功竞标的民营企业北京源通热力有限公司全部接收了原有职工,并强化奖惩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员工工资收入提高20%以上。
存量项目资产价值怎么确定?民营企业的合理收益怎么保证?公共服务水平怎么提升……每项突破都是改革中的体制创新。采用PPP模式后,政府与北京源通热力合作成立了新公司,新公司获得25年经营权,经营期满后,公司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政府。以25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还款来源,新公司获得银行的基准利率贷款,用以支付转让费。
项目落地的第一个供暖季结束后,这个曾经依靠补贴的公共服务项目成功实现了盈利。百姓对服务的满意度也提高了,供暖投诉减少80%,用户室内平均温度由去年的19.3摄氏度提高到21.4摄氏度。
伴随国家PPP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PPP模式项目逐渐落地开花。据财政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个,落地率达48.4%,比3月末增长13.3个百分点,项目落地呈加速趋势。在河北,PPP项目落地率高达73.3%。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桥西区集中供热项目引入的PPP模式中,中标企业北京源通热力拥有10多项供热系统的专利发明技术。2015年10月1日项目完成交接,距离10月21日正式供暖只有短短20天。“平时供暖准备期一般都要90天左右,20天时间别说供暖,就是24小时不间断注水,也没法给供热管道注满水。”北京源通热力董事长许心敏说,“而且片区内很多小区管道老化,注入的水很可能漏掉,有一个小区就曾注过6遍水。”
由于技术过硬,北京源通热力很快找到问题症结。“我们的技术人员用听诊器就能听出来管道在哪儿漏水了、哪儿堵了。”许心敏说,暖气不热,公司就在热源厂到换热站的关键节点进行技改,一个采暖期运营下来,在供热面积增加20%的情况下,用煤量、用电量和用水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0%、50%和70%。据测算,仅节能降耗一项,一年可增收益20%。
“省”下来的钱要用在刀刃上。现在对供热企业的环保要求不低,北京源通热力接手后,环保投入由原来的200万元增加到800万元,在每个烟囱尾部加装脱硫系统,集中在一个池子进行处理,最终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量大大降低,该系统和环保部的监控系统相连,一分钟一个数据,实时远程监控。
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也注入了新活力。以员工激励措施为例,北京源通热力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要求收费员上门收费,收费率与工资直接挂钩。这样,收费率一下子就上来了,经过一个采暖期的运营,收费率达92.8%,超过上年13个百分点。(欧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