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蓝火计划”批量引智京津

23.03.2015  01:05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丽、张洪静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庞超)今年以来,每个星期一的清晨,栗晓东都会驾车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南下,赶3个小时的路到武邑县城,这位天津大学毕业的化工才子,人生轨迹正在因“蓝火计划”发生精彩变化。

栗晓东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教师,过去的几年曾天天守在天津的实验室里研发新型柔性显示衬板材料。如今,他却成了武邑天大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吸引他辛苦奔波的不仅有自己梦寐以求的高端化工事业,还有这家公司给予他20%的股权。

在衡水,从“科技人才”成功转型为“企业家”的还不止栗晓东一个。衡水市大力实施“蓝火计划”,汇聚京津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已有13所京津等地高校在衡水建立科研工作站,第一批与当地企业签订37个产学研项目顺利实施,30多所京津高校的近百位科技人才参与新产品研发。凭借技术资本化、人才股份化批量引进京津科技人才,开发新产业、研发新产品,正在成为众多衡水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密码”。

借助京津的优势发展自己,更重要的是放在引进科技和人才上。引智重于引资。”衡水市委书记李谦认为,衡水迫切需要创新引领和科技支撑。而京津集聚了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科技成果,借力京津智力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就要更好地吸引京津科技人才,把京津创新优势转化为衡水的产业优势。

目前衡水产业的现实是,传统特色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坐拥“大半江山”。而这些企业多是靠“土打土闹”成长起来的,亟须突破转型瓶颈,实现跨越升级。借力京津科技人才引进,实现产业升级、企业转型,需要找到一条捷径。

于是“蓝火计划”应运而生。去年5月15日,衡水市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签约实施“蓝火计划”。这是教育部为推进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用结合、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的一项重大行动计划。该计划在衡水的实施,是这一计划首次在河北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