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勇于担当者脱颖而出——省财政厅标准化绩效管理改革探析(下)
无论是作风整顿,还是干事创业,领导干部都是“关键少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强调,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把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持激励与约束两手抓,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当前,党政机关在选人、用人方面,既存在任人唯亲、随意性大等问题,也存在着因考评边界不清晰、结果不可比导致的评价不公正、结果难应用等问题,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省财政厅在实施标准化绩效管理改革过程中,采用了一套经专家设计、实践验证的数据换算体系,实现了不同工作考评得分的横向可比,并用好绩效结果,让实绩突出者有位子、有面子,让碌碌无为者“挨板子”,营造出一种干事创业的蓬勃向上氛围。
通过标准化绩效管理,全过程考察识别干部,并有效应用考评结果,选好、用好干部
省财政厅预算处的李明雨不久前被确定为副处长人选。到厅工作不满4年就被确定为提拔人选,与他绩效考评成绩连续排名全厅第一名是分不开的。
省财政厅承担着大量预算改革和绩效管理攻坚任务,其中有许多工作都有李明雨的参与。他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工作,被誉为“拼命三郎”。对于李明雨确定为提拔人选,全厅的同志无不心悦诚服。
标准化绩效管理是否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省财政厅十分重视选人用人“指挥棒”作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实行绩效初选、民主推荐、能绩评定、党组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构建“以德为先、绩效导向、综合评价”的选人用人机制。
记者了解到,每次选拔干部前,他们都在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中,根据其规定年限内绩效考评分值,按照选配职位数量的一定比例,由高到低确定进入民主推荐范围人员。
“从最近两年的选拔结果看,通过绩效考评选拔出的处级干部,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全厅干部工作激情充分迸发。”省财政厅人事处副处长马桂生告诉记者,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后,平时不努力工作、提拔前搞拉票的现象消失了。广大干部职工相信,只要工作做出成绩,就会得到组织的公正对待。
变“干多干少差不多”为“不同岗位可对比”——
按照“周记、月结、季考、年评”的制度设计,每季度和年终对照预先设定的标尺,客观公正地评价单位和个人的努力程度,让考评结果可比较、可排队去年,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工作人员修宗睿有些苦恼——他负责的一项资金项目拨付比进度慢了几天,虽然是职能部门的原因,但还是被扣了分,导致绩效排名下降。
今年,他早早“上了弦”,年初就主动与这个职能部门财务人员联系,催促赶紧做好资金支出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无论如何都不能慢了,再被扣分不仅很丢人,名次还会受到影响。”
绩效考评是党政机关行政管理中最难把握的环节,也是绩效结果运用的基础。
在推行标准化绩效管理之初,省财政厅就将考评结果横向可比作为攻坚的难点,经过反复研究、反复比较、反复实践,最终为各项工作设定了一个统一客观的“参照物”,将不同的绩效考评得分与“参照物”比较,计算出每条绩效指标得分的“含金量”,然后通过几轮计算,把原始考评分“兑换”成可比的绩效考评得分。
“这一原理类似于其他货币绑定美元的兑换政策,这里的美元就是一个统一的‘参照物’。因此,有人把绩效分值‘换算’形象地比喻为各种货币兑换美元的过程。”省财政厅绩效办副主任成军解释说,财政厅的这一创新,实现了不同单位(处室)、不同岗位同职级的绩效得分在一个坐标系上比较,从而使考评结果更好地体现工作努力程度。
在此基础上,省财政厅按照单位性质和个人职级不同分类排名。其中,单位分为业务管理类、综合管理类和事业单位类,个人按照职级分类排名,对排名位列前60%的进行张榜公布,并作为干部选任、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各种奖励以及实施惩戒的重要依据,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
实际工作中,省财政厅还设立了特别加扣分项目,其中对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或者日常工作有实质性创新的,或者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给予特别加分。
特别加扣分政策实行后,省财政厅干部职工追求卓越、争先创优、开拓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盘活财政资金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室通报表扬,预决算公开在财政部检查中排名全国第一……
“如果仅完成日常工作,没有加分项,绩效成绩就很难排到前面。这一招棋,盘活了全局,激励大家勇于担当、开拓创新,解决了干部动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争取中央资金和试点就是一项绩效加分因素。年初,全处同志认真研究中央政策动态,主动谋划了争取国家某个试点项目。经过2个多月,大家加班加点,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第一个试点方案,契合了财政部的思路和支持重点,为将我省列为首批试点省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给自己加了分。”省财政厅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冯鸿雁说。
2015年,省财政厅得到上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4次,41项工作和26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6项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介绍。
此外,省财政厅还将个人最终绩效得分设计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个人年度绩效考评得分,另一个是所在单位(处室)年度绩效考评总分。二者按照6∶4的权重加总后,得出个人最终绩效得分。这种个人成绩和单位成绩挂钩的方式增强了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针对绩效考评和标准化内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汇总、分析和改进,稳步提升工作和管理水平,持续深化目标认同和共识,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开放式管理循环
去年,省财政厅绩效部门发现,一些单位(处室)在制定指标时,为防止扣分,指标标准“就低不就高”的问题时有发生。今年,他们推出联合基数法进行改进,即将指标的上级要求和部门(个人)实际能力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得分最佳的基数,促使大家主动申报一个和实际相符的指标标准。
失败是成功之母,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改正,才能实现“螺旋式上升”。
自2014年实施标准化绩效管理以来,省财政厅狠抓绩效改进环节,在通过横向、纵向的全面比较及客观分析,查找出差距和原因之后,有针对性地向被考评单位(处室)提出工作方向的绩效改进意见。各单位(处室)根据发现的问题,向工作人员提出工作方面的绩效改进建议。根据绩效改进建议,各单位(处室)及其工作人员经过沟通协商,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待绩效改进方法确定之后,各单位(处室)及其工作人员一并制定提升计划,为下一个管理周期的绩效计划制定提供重要依,为绩效提升提供有效路径。最后一步,在绩效改进计划审核通过后,厅绩效办、各单位负责人要按计划,定期检查绩效改进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反馈和整改。
除此之外,省财政厅还就标准化绩效管理制度、流程及目标指标设置等方面制定改进措施,组织进行调整和修订。通过两轮调整,制度“篱笆”越来越紧,管理拿捏的“力度”越来越准,调整的节奏越来越稳。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中心主任马国贤认为:“河北省财政厅创造的标准化绩效管理,把部门、处室和个人等不同层次的评价集中成一个体系,用现代管理手段巧妙地解决了不能衡量的难题;把上级部署工作目标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处理好了总要求和日常工作的关系;整个体系的设计强调标准化和结果导向,把复杂问题具体化,并通过信息系统把这个模式固化下来,管理从开始实验逐渐走向成熟,整个体系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 (李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