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整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

12.08.2015  19:05

  近年来,北京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实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简称“两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8月12日,北京市整治“两非”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中医管理局、市妇联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115.88,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非常严重。据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2004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21.18,其后的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120上下。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造成的男孩性别偏好,直接原因是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据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两非”行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利用B超鉴定胎儿性别更加方便可行;“黑诊所”的存在使打击“两非”调查难、取证难;通过抽取血样检测胎儿性别,使“两非”行为更隐蔽。另外,北京市部分单位、部分区县在《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仍有一定漏洞。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强化部门协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了委内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严格落实B超使用制度、人工终止妊娠审批通报制度、出生登记制度等,加大对“两非”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市委宣传部等14部门各司其职,加大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打击防控力度,加强“两非”信息核查,多部门联动执法,解决“两非”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人员处理难的问题。

  北京市整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相关医疗企业、药品的销售、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联合执法、重点整治。同时,不断加强禁止“两非”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宣传和社会宣传,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

  今年9-10月份,北京市、区两级卫生计生委、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管理、妇联等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开展全市整治“两非”专项行动,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集中查处“两非”案件,依法严肃处理涉案单位及有关责任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