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传奇·民俗文化】37:保定多古风 老调源流长
主讲:石家庄学院褚亚玲博士
(解说:韩伟 编辑制作:严红霞 张甜 范岩炎 梁爽 马茜楠
出品:河北旅游文化广播)
在咱们河北,还有一些起源于田间地头、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小戏,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从白洋淀的芦苇荡一直唱到京城大舞台的保定老调。
在保定白洋淀一带,有一句老话,“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这老调究竟有多老呢?
咱们把时间表上翻到元朝、明朝那会儿,每到过大年的时候,白洋淀周边村村都办花会, 花会上少不了“小车会”、“跑旱船”这几样热热闹闹的节目,但是跟别的地儿不一样,演员们一边演,还一边唱,唱的什么呢?句式为 3句、3句、2句的“三三二”段体,8句一段,学名 “河西调”,当地人叫“娃娃”、“耍孩儿”。
到了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这种花会哼唱小曲已经有了戏曲雏形,因为是用枣木梆子击节打拍子,所以叫老调梆子。开始的时候,老调梆子一直与丝弦合班演出,艺人又唱丝弦又唱梆子,在过去叫“两下锅”或“三下锅”。
花了几百年的功夫,这老调才算是登上了台,但一直和别的剧种当团结户,撘伙儿过日子,如此又过了大几十年, 清末民初的时候,老调开始兴旺,不仅自成一脉,还唱出河北,唱进了京城,那带着老调一路向前的老调艺人又是哪一位呢?
“霸州红”韩大仓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韩大仓是河北霸州北高各庄村人,他打小学戏攻老生,跟着草台班子四处演出。那会儿的戏班子,都是农忙的时候在地里干农活,农闲的时候搭班子串村演戏,小小年纪,韩大仓就在当地的老调班里"跑大棚",清光绪初年,在京南霸州、固安、永清、新城、雄县等地,韩大仓唱出了名,他的嗓音宽厚洪亮,吐字清晰,声若铜钟,被誉为老调中的假高庆奎"。
20多岁,韩大仓挑头组了老调班,这个戏班子可不得了,他把咱们河北乡间的小戏一直唱到了北京的天桥广兴园剧场,这可是给老调立门户,扬名气的一件大事。
民国七年(1918年) 韩大仓带着的老调班进醇亲王府演出堂会,艺惊四座,经过京城名流那么一传播,韩大仓可就火透了京城,当时在京城戏迷眼里,韩大仓和京剧名须生高庆奎、刘洪生齐名,那都属于开先河的一代宗师。韩大仓之后,周福才、小莲花等老调艺人也相继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