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老板办起残疾人手工艺品加工厂

27.04.2016  22:53

赵二标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最难的时候,赵二标曾经想放弃,在最后一刻想到了坚强的母亲,这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热望。而一次次的倒下之后,他选择了一次次的坚持,最后终于实现了“养活自己”的愿望。他的生意本来已经十分稳定,一双儿女也一天天长大,可他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再次出发,那就是和工友们办起一家手工艺品加工厂,为的就是让更多残疾人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现在,这家凝聚了众多残疾人就业梦想的工厂遇到难题,订单显得有些不足。

一次次再出发

今年44岁的赵二标是任丘市出岸镇小关村人。因为小儿麻痹,他的下肢残疾。他是在两个好兄弟的接力帮助下才完成的初中学业。考虑到自己身体的情况,他放弃了继续读书的念头。但那种放弃的疼痛让他多年未愈。后来,即使在村上的厂子里打工,他还是坚持报名参加了吉林大学的函授学习。

赵二标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不能待着呀!”似乎在他看来,“待着”就是一种生命的浪费。于是,他在村上的皮鞋厂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在当时经常停电的晚上,他在烛光下写下一首首诗歌和一篇篇文章。后来他的作品也发表了不少,但显然靠稿费无法养活自己,于是,他又开了小卖部,再后来是学服装裁剪。1996年的时候,他甚至还办起一个小作坊。但这些努力都没有取得回报,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在2000年的时候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做绢花、去福利厂打工,可不是被骗就是总觉得自己“踏实不下来”,也都没干成。直到2002年,他在任丘街头发现了一个好商机:跑三轮车!

靠着朋友借给的钱,他买了一辆适合残疾人开的机动三轮。这次的选择终于换来了成果:第一天就挣了30多块,第二天挣了40多块!而最多的一天,他竟然挣了100多块!

为了更多人的梦想

只要能养活自己,不管多苦,赵二标都觉得幸福。2003年“非典”期间,他和其他几名同样身有残疾的三轮车夫捐款抗击非典,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公益事业,当时觉得“心里挺舒服”。因为这次捐款,几位残疾人成了朋友,商量着要开一家家政服务部。

那时候,赵二标对做生意真的是一窍不通。但他看好这个项目,因为种种原因,到了最后,也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而这家“自强信息服务部”也扎根、壮大,如今成了“自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在任丘繁华地带有门脸,还招收了五六位员工,成为了赵二标重要的经济来源。

2014年时,赵二标已经在任丘城里扎下了根,一双儿女都已上学,店里的生意收入稳定,足以让一家人过上挺舒服的日子。可他却老是觉得还得再干点儿什么,特别是不断有残疾人朋友来找他,因为城市发展,三轮车已不允许营运了,好多当年的残疾人朋友面临着再次就业的问题。如何能帮到更多残疾人呢?

一个朋友跟他聊天时提到,可以组织起残疾人来,干些加工活儿,挣个“辛苦钱”。这让赵二标眼前一亮:对呀!

经过反复思考,他找来了4位各有所长的残疾人朋友,2014年,这家名为“梦达”的手工艺品加工厂成立了!此前,赵二标带着朋友几乎跑遍了全省考察项目,又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招聘员工,最后,共有30位残疾人成为这家工厂的员工。

面临“无活儿可干”困境

这家工厂在任丘市区外的一个村子专门租了厂房,还进行了专门的改造,从员工宿舍到车间再到厕所,都采取了无障碍化的设施,方便残疾人员工。

据介绍,自开业以来,这家全部以残疾人为员工的工厂维持得相当艰难,而最大的困难就是工厂无法拿到稳定的、长期的加工项目。最开始的时候,工厂组装洁具,但后来因为效益不好而放弃。后来,又尝试着加工手串、核雕等工艺品,但这样的生产需要长期的投入,显然也不适合工厂的定位。工厂还与茶具厂合作,效果也不是太好。现在,工厂主要依靠加工“水暖毯”,但这个项目的季节性太强了,一年顶多开工两个月,而在接下来时间里,就会面临“无活儿可干”的困境。

如今,这家工厂已是河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赵二标说,工厂虽然小,但却凝聚了残疾人朋友们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愿望,为了这,他还要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为工厂的生存而拼搏。他同时也想通过媒体寻找那些需要加工产品并且适合残疾人来加工的项目,“我们不是寻求同情和赞助,我们只是想寻找更多的商业上的合作机会。”赵二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