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 河北经济如何实现平稳开局?
□本报记者 张秀娟
■编者按
4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18年一季度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发布会。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11.1%,服务业比重同比提高3.7%,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36.3%,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数据充分显示,一季度河北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同时,河北经济仍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转型升级阵痛期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
把脉河北经济发展脉动,本报今起推出“一季度河北经济形势五问”系列报道,聚焦“河北经济如何实现平稳开局”“外贸大省如何补齐进出口短板”“如何力促工业企稳回升”“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如何确保投资稳中有升”等问题,探寻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敬请关注。
春潮澎湃催人进,凝心聚力正扬帆。一条坚挺向上的曲线,一股主动作为的士气,为燕赵大地勾勒出坚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省牢牢把握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这个引领全省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制胜利器,坚定不移地调结构、去产能、促转型,步伐加快,效果明显,生产总值完成7564亿元,同比增长6%,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实现了平稳开局。
对于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偏少、创新能力偏弱的河北来说,“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这一基本判断实属来之不易。那么,我省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良好开局的?近日,记者马不停蹄地采访于全省各地,从经济领域的点滴变化求解这一问题的答案。
压减产能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公司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重在逐渐减少,这些与普通水泥无异的水泥粉末,其实是特种水泥,像这种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具有强度高、水化热低、干缩率小、碱含量低等特性。”在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卫东告诉记者。
面对水泥“去产能”等一系列政策压力,魏卫东认为,“去产能”既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让企业成为不可或缺的而不是被“去掉”的部分,就必须压减产能,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牢牢抓住化解过剩产能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力度,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僵尸企业”应退尽退,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多管齐下、协调发力、久久为功换来去产能新成效。一季度,全省水泥产量下降20.1%,平板玻璃下降8.7%,生铁下降17.1%,粗钢下降10.6%。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由上年同期增长0.8%转为下降1.6%。
为淘汰落后产能,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我省严格执行环保、质量、能耗、水耗等法规标准,倒逼产能退出,加强政策激励,鼓励先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去产能,引导企业走低消耗、低排放、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日前,省环保厅印发《关于全省钢铁企业提标改造和排污许可证后监督核查情况暨整改意见的通报》,其中对不达标企业,6家钢铁企业撤销排污许可证且实施停产,113家钢铁企业限产限期整改。
据邢台市环保局沙河分局局长彭建树介绍,沙河实施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所有生产线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截至目前,原片玻璃生产企业已由原来的176家减少到12家,淘汰的玻璃企业有80%成功实现转产,其中有近四成企业转型进入现代物流、餐饮服务、电子商务及房地产等行业。
调整结构
调出加快发展新优势
“这小小一段钢棒,必须保证每一块重量均等,误差不能超过5克,别的地方论‘吨’,我这儿得论‘克’。”在河钢石钢棒材车间里,锯切工李小会端坐在衡量仪器前,认真地给每一块刚从生产线上切下来的钢棒称重。
“论块卖”的精品棒材是河钢石钢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尝到的“甜头”。河钢党委副书记李炳军说,河钢在坚决做好“减法”、减少低端供给的同时,更着力做好“加法”,实施以产线为独立市场单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产品升级,从数量规模发展模式向质量品牌导向转变。
“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了稳增长稳运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供给支撑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在有效提升。”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田艳说,工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3.1%,仍居七大主导产业首位。同时石化、食品、医药三大行业支撑增强,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8%。
一季度,我省产业结构更优,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7∶48.9∶43.4,优化为今年一季度的7.8∶45.1∶47.1,服务业比重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增长23.3%和21.2%,同比加快16.9和16.5个百分点。
日前,我省出台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对每个行业进行细分,一业一策制定转型路径。特别是通过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绿色转型引领质量提升,优化供给结构。同时,正在开展制造业、消费品、服务业等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传统产业“气质”越来越好,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方向迈进,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22.9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3.5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继续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加快转型
新兴产业全力赶超
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一季度,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企业纳税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8亿元,增速达到21.1%。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24.2%,高端智能装备势头强劲。
近日,在香河机器人小镇的尼玛克焊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几名技术人员围在一起,正在对装配好的机器人焊钳进行检验。公司市场专员孙亮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公司在香河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品种,发展势头良好。“现在我们拥有5000平方米的生产和办公场所,又预定了产业港二期项目2000平方米的厂房。”
从三年前的一片寂静,到如今崛起为京津冀区域内门类最齐全的机器人产业高地,香河机器人小镇新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如今集聚了81家机器人企业,折射的是我省新动能由弱变强的过程。
目前,我省有机器人生产研发企业90余家,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已建成沧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唐山机器人产业园区、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区等7大基地。
一季度,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新意盎然。与此同时,积累的创新红利正不断释放:看产业,一系列培育壮大新产业的政策措施已经落地生效。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2%;看产品,高端新产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快速培育成长。动车组、光缆、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看业态,网上零售、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传统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融合渗透,给传统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正在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全省各地抢抓机遇,加快行动,新兴产业发展亮点频频,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投资19.89亿元的搬迁技术改造项目,在邢台市2018年上半年重点项目观摩会上的54个重点项目中排名第一;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在开展试验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今年以来,我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原动力,从科技资金投入、强化人才激励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平台等方面,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搭好舞台、做好服务。
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以推动创新创业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服”活动,将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制约作为攻坚重点,治“痛点”、攻“难点”、疏“堵点”,有力推动了我省高质量发展。
研究制定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提出实施百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确定了10个领域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
一季度我省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来之不易。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在狠抓落实的关键环节,全省上下应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努力实现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河北速度向河北质量、河北产品向河北品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