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去年审计查出违规金额逾204亿 “三公”经费未超预算

23.07.2014  10:55


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去年审计查出违规金额逾204亿

  2013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如何?7月22日上午,省审计厅厅长葛梦彬向会议作的相关审计报告给出了答案。

      他说,2013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完成3021个审计(调查)项目。查出违规金额204.16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9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845.73亿元。通过审计处理,已上缴财政35.71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3.29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4.09亿元,挽回(避免)损失16.87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以及其他部门移送处理事项82件,移送处理人员51人。

      省本级专户资金闲置2.22亿元

      审计发现,省本级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国库现金增值运作制度不完善,涉及资金12亿元。2013年3月,省财政以“支持金融部门促进经济发展资金”名义,将12亿元国库资金划拨到财政专户,按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方式运作。至2013年底,我省尚未出台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细则。

      ——年初预算未细化,涉及资金205.68亿元。2013年初,省本级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部门和项目170.08亿元,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502.09亿元的33.87%;省本级财政批复10个一级预算部门项目支出35.59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

      ——专户资金闲置2.22亿元。省财政于2010年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并设立专户进行管理。截至2013年12月底,由于没有出台相关实施细则,该基金始终未发生支出,累计结余2.22亿元。

    三公”经费支出未超预算

      今年,省审计厅共审计了13个省直部门,延伸审计了90个所属二、三级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审计结果表明,相关省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完成了预算收支任务。但部分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在预算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未超预算。总的看,2013年13个省直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未超预算,“三公”经费中除车辆购置和运行维护费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外,其余两项经费均大幅下降。13个省直部门“三公”经费实际支出7970.39万元,比预算下降11.68%,比上年增长6.49%。同上年实际支出相比,公务接待费下降60.09%、出国经费下降19.86%,但由于占“三公”经费支出总额76.05%的车辆运行维护费比上年增长了11.19%,造成“三公”经费总额比上年有所增长。

      会议费、培训费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13个省直部门会议费实际支出2027.81万元,比预算下降9.77%,比上年下降42.08%;培训费实际支出1949.90万元,比预算下降16.25%,比上年下降12.93%。审计发现,省环境执法监察局、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等单位存在会议费、培训费无预算支出,车辆运行费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部分单位和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不完整。省体育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直机关工委年初部分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安排不具体,涉及资金5906.13万元。

      ——应缴未缴财政收入、虚列支出,预算收支不实。省石安高速公路管理处等单位通行费拆分收入、处置资产收入2809.18万元未及时上缴财政;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公墓出售收入、河北体育学院食堂承包费、省农科院及下属单位房屋场地出租收入等666.35万元,未上缴财政。省煤田地质局等单位虚列支出2173.33万元,预算支出不真实。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超预算支出。省煤田地质局第二、第四地质队和水文地质队挪用地勘项目专项资金912.62万元,用于支付职工工资、列支社会地勘工程成本。

      1378户家庭违规享受住房保障

      2013年,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对9个设区市118个县区当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等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石家庄市、保定市由审计署实施审计)。共延伸审计了698个相关单位、981个项目,调查了7154户家庭。

      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市县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要求,积极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3年完成开工任务15.1万套,基本建成17.05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任务1.25万户,均超额完成了下达任务。但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和筹集管理不严格。一是14个市县13个管理单位和4个项目挤占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52亿元。主要是用于与保障性安居工程无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等支出。二是部分市县通过虚报资料和数据等方式套取财政补助资金0.38亿元。三是43个市县45个单位8.83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因各种原因被滞留、闲置1年以上。四是64个市县少安排、少提取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5.61亿元。

      ——存在保障房分配不公平、管理使用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一是61个市县不符合条件的1378户家庭,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二是39个市县10353套保障房建成后,因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原因长期空置。三是641套保障房被违规销售、转借、出租或抵押。 记者刘常俭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