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世博会上的三张“中国名片”

04.05.2015  12:44

雨过天晴,又逢周六,米兰世博园迎来开园第二天。中国国家馆、中国企业联合馆和万科馆,以“”为主线串联古今,吸引来自全球的游客前来了解中国农业、粮食和悠久饮食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国家馆:演绎农耕历史

一片黄色花海中,中国国家馆仿佛层层麦浪起伏连绵,恢弘的气势吸引游人驻足。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齐民要术、稻作文化、哈尼梯田、桑蚕文化、茶文化、北京烤鸭、杂交水稻、农业物联网等展览项目,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中华灿烂的农耕文化。拾级而上,色彩变幻的巨幅光影麦田伴随轻柔的音乐在游客面前徐徐展开。最吸引人的当属循环播放的中国馆核心影片《团圆》,不少游客不惜排队等上30分钟观看。

来自美国的梅根森夫妇兴奋地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馆建筑设计别具一格,线条流畅,这里展示的各种场景勾起了他们对多年前中国之旅的美好回忆。

在意大利工作的滕先生一家,一进园就直奔中国馆。滕先生说,相较于上海世博会,此次中国馆的规模变小了,但其设计更加别致、花了很多心思,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中国馆占地面积4590平方米,是世博园区内仅次于德国馆的第二大自建国家馆。为方便游客,中国馆还开通了官方手机应用程序、网上三维实景中国馆、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平台方。

企业联合馆:展示发展成果

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出“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

企业馆内汇集一批国内优秀企业的成果:上天有“中国商飞”的民用飞机,入地有“中国南车”的“和谐”号,下海包括深海探索的“蛟龙”号、“彩虹鱼”等。此外,展览还涉及中医文化、食品产业众多优秀品牌,紧扣米兰世博会“滋养地球,生命能源”的主题,展示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回馈自然和改变生活方式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业绩。

万科馆:“食堂”缩影文化理念

万科馆坐落于世博园的安瑞娜湖畔,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以独立建馆形式参展世博会,也是本届世博会第一个按进度完工的展馆。

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在揭幕仪式上说,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以及梯田这一农业符号,但真正令人惊喜的是它最后呈现的效果:一条闪耀的红色盘龙。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万科馆的设计蕴含了农耕社会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寓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万科馆内部,纵横交错的500根竹子与200块屏幕组成了“媒体森林”,不间断播放着中国60个城市的普通居民在社区食堂的真实生活片段,游客可以通过它们理解“以食物构建和谐社区关系”的理念,及其所体现出的东方哲学。

(新华社米兰5月2日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