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万人口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政策助农户拔穷根儿

10.05.2015  22:09

找准“穷根”精准扶贫,是去年以来我市扶贫政策的主打方向。实施这种扶贫方式后,效果如何?农户又是如何通过精准扶贫政策拔掉穷根儿的?今天我们带您看一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的变化。

精准扶贫相对的就是粗放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以往粗放式的统计调查肯定行不通,那么,采取什么方法能才能有效筛选出扶贫对象呢?

灵寿县扶贫办 工作人员 赵荷芳:这个是精准扶贫的档案系统,从13年开始一直到15年,全县120个贫困村的信息,(包括)人均收入 贫困原因等,在这里都可以查询到。

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摸清状态,并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每年更新,全面准确的监管才能像有的放矢。在此之后,就需要做到精准帮扶,对症下药做文章了。

马玉辰是灵寿县马家庄村的贫困户,几年前自己承包几亩地种葡萄却一直赔本,说起过去的穷日子,老马一定要带我们来他住过的老房子看一看。

这是我过去的老宅子,60年代盖的,我在这住了40多年。

记者: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换过呢?

因为当时没有钱,一分钱没有,老百姓讲有个窝住就行了,也就满足了。

致富无门,老马原本以为以后就要靠扶贫金度日了,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扶贫办没有直接给他钱,而是介绍他加入村里新成立的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入后,老马不仅省下种植葡萄的资金,学到了科学的种植技术,葡萄的销路也大有改观。条件好了,今年初,他和家人终于住上了新房。

灵寿县马家庄村村民 马玉辰:我自己种葡萄的时候,一亩地收益也就在三四千块钱左右,现在加入合作社了销路好了,同时价格也提高了,一亩地能收八千到一万左右。真是急我们所急。

在扶贫办的帮助下,现在,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壮大,同时也吸纳更多的贫困户来此就业。

灵寿县马家庄村村民 安凤荣:以前我们各处打工也没有什么收入,一年下来只能挣两三千,现在有这个葡萄园,我们到这来打工就收入正常了,这一年下来能挣1万来块钱。

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让贫困户有事做,能干好,引导农户稳定脱贫,实现了由输血变为造血。农民们找到了致富门路,这仅仅是开始,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如果说位于山前平原的马家庄村适合发展葡萄产业,那么在灵寿山区,核桃产业则是帮助农民脱贫的又一大法宝。

上下庄村位于灵寿山区,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种核桃,村民石水库也种了30亩,本想着靠核桃发家致富,没想到由于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原因,栽下的核桃树好几年一直没挂果,县扶贫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找来专家,分析情况树木情况,决定引进嫁接技术让树木起死回生。

灵寿县上下庄村 村民 石水库:这是嫁接后的果树,你看现在已经长出果来了,之前不行,啥也没有,干着急,扶贫办帮我们出钱,让我们嫁接,没想到长出来了,开始挂果我们也就能有收益了,到圣果期怎么着每亩地也能整个1000.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贫困地区的‘穷根’被一个个的找了出来,而有针对性地帮扶项目也是一个个落地。2014年,全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586.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627.42万元。主要用于四个重点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重点贫困村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市财政每年投入800万元资金用于对井陉、元氏、高邑、鹿泉等47个贫困村和17个革命老区贫困村的扶持。几年来,我市大力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核桃、大枣、食用菌、柴鸡、奶牛等五大扶贫主导产业为主的千亩片区84个,养殖小区49个,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17家,去年实现了5.5万人口稳定脱贫。

市扶贫办主任 顾玉平:15年主要采取财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 还有社会扶贫三大模式,确保今年保证6.2万人的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