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政府出资培训“富二代”值得商榷
迟到早退“罚款”1000元,为了上课从全国各地坐飞机赶来,开课前半小时先吟诵《孝经》。6月13日,一堂面对纳税上亿元的福建民营企业家孩子的特殊培训课在北京翠宫饭店再次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闽商子弟70余人参加了此次授课。从2013年开始,厦门市思明区政府针对辖区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的孩子组织学习。(6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买奢侈品眼睛都不眨一下,换女友比换衣服还勤,争相采购豪车上路飙车……一些企业家子弟根本不理解父辈创业的艰难,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下,“富二代”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对于子女的表现,企业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担心自己辛苦打拼攒下的巨额家业后继无人,也害怕子女误入歧途。政府为了消除企业家的后顾之忧,出资培训“富二代”,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富二代”教育好了,企业家省心了,企业发展壮大了,政府税收也稳定了。应该说,政府的动机是好的。
但是,特殊培训毕竟不是卖大补丸的。众所周知,知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富二代”道德的教化,知识的领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不短的积累、蜕变过程,这与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底蕴、领悟能力、经验阅历、成长环境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富二代”要转变形象,提高能力,需要经受重重考验与现实的打磨。仅仅吟诵几遍《孝经》,“富二代”就能立竿见影懂得孝道,学会感恩?单凭这样的特色培训,就能让这些没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富二代”改掉公子小姐脾气,道德品质飞跃,深深理解父辈创业的艰难,从此一心一意跟着父母创业,做好企业的接班人?老实说,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
在我看来,“富二代”对父辈创业的艰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的,当下的创业环境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语。“富二代”有没有兴趣接班还很难说,能否接好班,把父辈的企业做大做强,更是未知数。要我说,政府与其鼓励企业家发展家族企业,培养子女接班,还不如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家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花公共财政资金培训企业家子弟是不妥当的。虽说政府遴选的是纳税大户的子弟,与上亿元的纳税单相比,十万八万的培训费只是九牛一毛。但是,企业获得了应有的经济效益,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并非企业对政府与老百姓的恩赐。消费者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他们也在间接纳税。既然企业纳税中有着千千万万消费者的贡献,普通纳税人为何不能享受这样的特殊培训待遇?民生嗷嗷待哺,政府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政府财政收入应该更多地向弱势群体与民生事业倾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而不是给本来经济优越的企业家锦上添花。企业家自己掏钱培养教育子女,不仅“富二代”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也是对国家法律法规与广大纳税人权利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