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大印”交到社区主任手里 鄂州行政审批改革终结“公章旅行”

15.12.2014  16:32

开栏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拓展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中宣部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连日来,《法制日报》广大采编人员按照活动要求,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看法治、听故事。今天起,本报正式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及“走基层·看法治”等子栏目,通过坚持用真实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富于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和细腻鲜活的表达方式,生动讲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用法故事,生动展示当代中国法治理念、法治实践、法治成就,弘扬中国法治精神、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敬请关注。

□法制网记者 胡新桥 刘志月

拿起办公桌上的钢印,谷利专在村民小陈的结婚证上盖上了“鄂州市人民政府行政确认专用章”,随后将结婚证交给小陈,告诉他,他与妻子已是合法夫妻了。

进城办证估计要花一天时间,现在不到一小时。”小陈高兴地说。

谷利专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法制日报》记者看到,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堆红红绿绿的证:红色的结婚证、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蓝色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绿色的残疾人证、就业失业登记证……

谷利专告诉记者,这些证件是她到政府职能部门领取备用的,全村各网格的网格员把村民办证需求信息收集上来,自己通过鄂州市社区电子政务平台将证件扫描后传至相关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办证。

审核完,还用跑到镇上或市里去吗?

不用,直接到我们这儿领或叫网格员送去。

那盖公章咋办?这可是行政审批啊!

我们盖上这个市里统一配发的钢印就好。

谷利专说的钢印,是“鄂州市人民政府行政确认专用章”,是鄂州试点将代表多个职能部门权力的公章集于一身,将行政职能和权力下放到社区的产物。

改革之初,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市长将自己的“大印”交给了社区主任。有媒体将鄂州市这枚行政确认专用章称为“全国第一印”。

将“行政确认”工作交给并非专业公务员的社区公共服务者,如何确保行政审批的准确、维护赋予审批权之法律法规的权威?

鄂州市委政法委综合协调科科长周国旗透露,为确保行政审批事项能落地、落好地,除了对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外,相关职能部门还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抽查社区审核、办理的证件,防止出现错漏。

据了解,将行政职能下放到社区的做法,并非鄂州首创。但以钢印公章的方式将职权同时下放社区,鄂州的做法在全国独一无二。

在长港镇峒山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一块展板上张贴着《鄂州市公共服务进社区农村社区服务事项清单》。

记者一一细数这120项农村社区服务事项:婚姻登记、生育服务证等35项立等可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在押人员家属送物等77项限时办结;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高龄津贴发放等8项定期办理。

针对行政服务管理职能交叉、服务缺位、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情况,2012年11月,鄂州市进行行政审批改革,在峒山村等6个村试点将33项行政服务项目下沉至基层,试点将一枚集多个职能部门权力于一身的“行政确认专用章”钢印交给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常用证件及公共服务事项。

通过扫描件进行行政审核,这也让鄂州市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压力倍增。“在核查证件的问题上,婚姻登记员审核原件更容易区分真假,而看扫描件难度就大了很多。最终审批是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完成的,一旦出了问题,有关工作人员责任重大。”鄂州市一名基层公务员说,改革之后感觉压力很大。

在鄂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运星看来,任何一项改革,起初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其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

创新社会治理,就是一个党委、政府不断自我加压,群众办事公共服务事项日益便捷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大变革。”胡运星说。

法制网鄂州(湖北)12月14日电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