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粉画已被列入石家庄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用石粉在布上作画浸在水里不褪色
省会62岁老人希望能将石粉画传承下去
■彭民欣的石粉画已被列入石家庄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谢鑫名
以色彩各异的石粉做颜料,以白布和青砖做画纸,市民彭民欣绘制的石粉画即使泡在水中,也不会褪色。他希望,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能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继续传承。
8日上午,在石市棉七小区的家中,62岁的彭民欣正专心作画。在他的勾勒下,一枝栩栩如生的梅花跃然于画布上。记者注意到,彭民欣所用的颜料并不是普通的水粉,而是一瓶瓶色彩各异的粉末。这些粉末同色系的差别并不明显,彭民欣只能一笔笔地重复勾画,才能看出颜色的深浅,画面也更加富有立体感。
“画这种画就是费时间、费工夫,每幅画得花半个月时间。”彭民欣说,他曾画过一幅孔雀,为了让孔雀的羽毛层次分明,上万根绿羽毛每根他都画了不下4遍。
彭民欣介绍,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常跟他提及如何用石头作画,并告诉他一些技巧和奥秘。但当时家里穷,彭民欣连最基本的作画条件都没有,更别说创作石粉画了。
直到2009年,因为单位不景气,作为司机的彭民欣干脆辞掉工作,潜心研究起石粉画。“父亲说的都是理论上的,根本没有实践基础,很多配方也失传了。”彭民欣说,他将四处搜集购买的石头打磨成细细的粉末,逐一添加其他物质,调配成石粉画颜料。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工作室的灯昼夜不息,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那时候虽然艰难,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彭民欣说,在他研制的关键时刻,母亲的病情加重。因母亲是植物人,吃饭很费力气,要捏着嘴喂饭,彭民欣就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琢磨颜料配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数十次的失败后,彭民欣不仅研制出了最佳配比的石粉画颜料,还攻克了画卷褪色的难题。“不褪色的关键除了石粉,还有就是画布。”彭民欣说,他创作所用的画布是经过特殊加工改良的。普通的白布要经过裁、烫等九道工序加工之后,再涂上钛白粉才能在上面作画。
说话间,彭民欣将一幅山水画泡入清水,布画上青山绿水不仅不褪色,反而显得更加青翠欲滴。半个小时后,布画从水中拿出来时,依然完好如初。
“我现在不光在布上作画,也在青石上进行创作。”彭民欣说。记者这才注意到,在彭民欣的家中,除了墙上一幅幅精心装裱的布画外,地上也堆满了整齐的青砖。彭民欣说,这些青砖进行打磨后,也能成为创作载体。
如今,彭民欣的石粉画已被列入石家庄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这门濒临失传的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