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科技扶持助农挖出“金疙瘩”
“今年,我们连续第5次在中国( 廊坊 )农产品交易会上夺得中国果王称号,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持。”11月12日,井陉矿区天户峪村党支部书记、昊源林果场负责人郭成文用手托起一个又大又圆的红苹果,脸上乐开了花。昊源林果场是市山区经济开发办公室长期扶持的科技示范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全市共争取133个省、市科技项目,打造了31个科技示范基地,带动8万人 创业 就业、脱贫致富。
井陉矿区清凉山一侧、昊源林果场内,顺着山势新建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路两侧成百上千棵果树被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腰,身穿工装、戴着护袖的老乡们正围着几棵树采摘,果香伴着微风飘散在山谷里,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富从科技来。”郭成文无数次与科技专家打交道,感触极深:“刚栽上果树时,长得很壮,可愣是不结果儿。好在科技部门给了很多支持,请来了 河北 农大专家、采取了果树环剥技术、加强了土壤水肥管理,第二年树就开始挂果。”就是这样一个藏在深山里的林果场,认准了科技发家这条道,先后承担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三优一体优质苹果创新及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的“昊源”牌苹果肉脆汁多、口味甘甜、色泽鲜艳,年销售收入600万元,全村男女老少都在林果场上班,大伙儿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
“别小瞧一个小小的苹果,从土壤管理、虫害祛除、枝木修剪、老树复壮、标准管理,可以说是一系列综合技术的结晶。我们还支持昊源林果场建立了科技联盟,帮着更多老乡从黄土里挖金疙瘩、从果树上摘金苹果。”矿区科技工信局有关负责人毕双志说,科技联盟采取了“科技﹢专家﹢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已经辐射8个山区县(市)、20000亩果园,实现了专家、企业、农户之间的经济与技术互动,年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
走进位于滹沱河边的绿康果蔬 农民 专业合作社,温室里满眼都是长着毛刺的黄瓜、青翠鲜嫩的西葫芦、个大饱满的冬瓜,农艺师付吉海正忙着和护理蔬菜的工人交流栽培技术。
“科技真的很管用,科技和农业部门协助我们应用的节水灌溉、立体栽培、生物防治技术,明显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这位农艺师说,现在他们已经拥有大河镇、李村镇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8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果蔬年销售量10000吨,年销售额2100万元。
近年来, 石家庄 市先后出台《山区星火产业带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山区创业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争取到133个省市级项目、1567万元扶持资金,启动了绿山富民科技工程,打造了5个 特色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和31个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长期联合河北农大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破解产业项目上的技术难题,已经带动8万人脱贫致富。
在山区经济技术开发中,石家庄市还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本土化、产业化,使本地新技术由求数量向要质量转变,实现了无公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灵寿已经成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赞皇的柴鸡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太行鸡,鹿泉香椿开发基地的“谷家”香椿年产量达150万斤、紫藤葡萄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从科技资金、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市山区经济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说,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技术开发工程,搭建更好更多的科技平台,推广应用更多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在技术提质、品质提升、规模扩充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带动更多老乡走上富裕之路。(记者 李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