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17项 获千万资金支持

19.12.2016  20:36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河北 梆子百合岭》接连入选“同心筑梦·美丽河北”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获好评;京剧《奚啸伯》创排,并已开始全国各地的巡回演出;《走进太行山——农村题材优秀剧目巡演》即将赶赴太行山下的各个村落……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的推进与开展,我市的艺术生产与交流呈现繁荣、活跃的态势。

    自2013年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 石家庄 市3年共申报成功17个项目,获得资助超过一千万元。在立项项目的数量上,每年都名列河北省11个地市榜首。在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记者走访了参与申报的相关部门。

    多点开花 硕果累累

    国家艺术基金是一项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 原创 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 健康 发展的公益性基金,也是目前国家繁荣艺术生产和促进艺术交流的主要手段。

    “我市3年共获准立项17项,获得资助超过一千万元,这极大缓解了艺术院团在创作上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有利于提高剧目质量,促进我市 文艺 成果走出去。”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杜学瑜表示。

    2014年,市河北梆子剧团申报的河北梆子《百合岭》跻身第一批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得到210万元的资助;2015年,我市申报的京剧现代戏《奚啸伯》、西路评剧表演人才培养、美术《一个乡村女人的剪花史赴欧洲》展出三个项目获准立项,获得450万元资助。

    2016年,项目申报更是呈现突破性发展。我市文艺院团、民营文艺院团、艺术类高校、文化企业和 艺术家 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申报项目79项,获准立项13个,从项目覆盖面、数量、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些项目包括市京剧团京剧奚派表演人才培训、市美术馆陈承齐作品《看火车》创作、市美术馆“第八届当代版画文献展——实践的力量”、市演艺集团小戏曲《一串念珠》、市群艺馆《村官三把火》、井陉晋剧团“走进太行山——农村题材”优秀剧目巡演等。值得一提的是,井陉县晋剧团成为石家庄市第一个申报成功的县级剧团,这对国家艺术基金在我市更广泛范围内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金字招牌 有益发展

    市河北梆子剧团的《百合岭》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剧目,团长刘同章说:“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项目申请通知,当时就很激动,咱们有好演员,好故事,为啥不能去试试?”怀揣着勇气和自信,梆子剧团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如愿以偿。刘同章说:“《百合岭》已经巡演五十余场,每场演出都要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条幅挂出来,因为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能证明我们的实力!”

    对于剧目生产,国家艺术基金就是及时雨。刘同章说:“之前创排剧目,没有资金是困扰剧团的最大问题,可以说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创作的燃眉之急。有了资金,才会有好的创作队伍。”不仅如此,他还切身感受到了这个项目给团里带来的变化:“不但提高了演职员的物质待遇,因为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演职人员更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演员潜力的挖掘是十分有益的。

    深有同感的还有市京剧团团长杨国起,他说:“国家艺术基金能够提高院团或演出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8月,作为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我们团原创现代戏《奚啸伯》在省会成功首演。如今,《奚啸伯》已在天津、北京、 保定 等全国各地巡演了三十余场,更多的戏迷们亲身领略了《奚啸伯》的风采,记住了石家庄市京剧团。

    杨国起表示:“国家艺术基金这个平台对于申报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锻炼,它在剧目质量、团队管理、人才选拔乃至财务制度等方面,都对申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得到国家支持的同时,院团自身也需要更加积极努力,从而使创作更加规范。

    国家有支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才有方向。随着我市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越来越多,各级各类艺术院团、文艺单位申报的方向也越来越明晰,信心越来越足。

    积极申报 争创新高

    11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启动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消息传来,我市各文艺院团迅速行动起来,展开积极申报。据介绍,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中国梦·太行情》、丝弦经典剧目《空印盒》人才培养等项目已确定申报。

    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我市把国家艺术基金作为增比进位的重点工作之一,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该项工作开展。2015年,市文广新局专门召开了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培训会和动员会,今年,该局又组织市属、基层院团,相关院校艺术专业,文联系统各分会,民营院团及其他组织,积极参加了省文化厅主办的培训会。对此,杜学瑜表示:“我们就是想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了解当前申报形势,推动我市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取得新突破。”□(记者 刘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