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路网联通监督始于“脚下”
“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较少,特别是裕华路、中山路沿线以及北国商城、新百广场等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集中的商业繁华区域,过街设施严重缺乏,给群众通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有的施工现场组织不科学,过量占用道路作业,反复破道、占道施工,影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
“市区道路停车管理比较混乱,大量车辆随意占道停车,严重影响交通畅通,直接造成交通拥堵。”
……
这是一次座谈会上,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社会车辆驾驶员和市民代表等各界人士,对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近日,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四级”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对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视察。
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系统,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了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出行需求,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4年年底,中心城区道路总长度为160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8.16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含直辖市)中排名第5位。
2011年至2014年,我市投资74.2亿元,先后在三环内修建城市道路35条。我市规划了中心城区与组团区、县形成由两条以上快速路、一条以上国省道连接的“三环十六射”交通走廊和骨干运输网络。中心城区规划并初步形成了由快速路与交通性主干路构成的“四横六纵”骨架路网以及“九横十三纵”主干路网。同时规划了轨道交通线网,到2020年完成轨道1、2、3号线的建设,线路长度共计81公里。
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区道路堵点乱点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努力改善城市道路“区域微循环”。截至目前,全市共设有46条单行道,135个禁左路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全面破解交通重要堵点。针对学校、医院、重要商业网点等重点拥堵部位,采取拆除临街围墙“多开门”,适时采取限时单行、禁左、拓宽道路,推行学校“错时上下学制度”等措施,解决交通高峰期拥堵问题;全面清理占道经营。去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非法占道经营作为整治重点,累计规范整治占道市场89处、撤除迁移13处,截至目前,二环内现有占道早夜市41处。并重点对省二院、省四院、四十三中等8个重点区域的占道经营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较好地缓解了这些区域的交通拥堵状况。
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较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区汽车保有量急速上升,道路交通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拥堵矛盾日益凸显,给市民出行、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在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方面,我市二环路以内区域的主干路系统不完善,分布不均衡,缺失较为严重。城区主干路的快速路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能满足机动车快速通行条件。已建成的快速路标准不高,多为双向四车道,如槐安路、新华路。城区有的快速路与二环路连接不到位,给车辆通行带来不便;中心城区路网结构还不尽完善,中心城区规划次干路的总长度约为488公里,现仅有269公里,刚过半数。规划支路835公里,现仅有395公里,不足规划一半。按照城市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要求,城市的主干道与支路的结构比例应为1∶2.5,而我市仅为1∶0.8,次干路缺口大,支路严重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域循环。中心城区与新三区和正定县之间快速路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断头路”制约交通。目前,我市中心城区主、次干路有80条路段存在“断头路”问题,致使车辆绕道行驶,增加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影响了路网整体效能的发挥。如红旗大街向北接泰华街还没有打通,维明街交宁安路“断头路”打通北延工程还没有实施等等;有的道路建设未达到规划水平。有的次干路仅仅建成双向两车道,通行能力不足规划的一半,致使通行能力低、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通行环境差,造成本应由次干路、支路系统承担的交通量拥挤于主干路,极大地降低了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道路交通设施配建方面,部分路口的灯控系统没有做到科学设计、科学配时,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中心城区连接部位的道路,有的还没有设置交通监控、灯控系统,有的路口交通标志、标线不明显或设置缺失,极易造成交通不畅和安全隐患;人行过街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市区二环路以内主干道仅有过街设施20处(过街天桥14处,地下通道6处),与市民过街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裕华路、中山路沿线以及北国商城、新百广场等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集中的商业繁华区域,过街设施严重缺乏,给群众通行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交通拥堵;目前我市公共交通还不能做到方便、快捷、舒适、安全,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生活和工作的出行需求。带有空调、舒适安全的公交车数量较少,有的公交车线路、站点设置不科学,部分公交车站点距离路口近,停靠面积小,大部分公交站台没有防滑措施等等。
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许多占道经营的早市8时30分才能清场,夜市下午5时30分就开始摆摊,与早晚车流高峰时间重合,加剧了市区道路的交通堵塞。长安区占道经营的10多个早夜市,直接影响着光华路、谈固南大街、栗康街、胜利大街、建设大街等10余条道路部分路段通行,每天早晚人满为患,拥堵不堪;停车场设置需求失衡,今年以来,我市平均每月新增机动车3.08万辆,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18.5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91.3万辆。目前,市区经过审批的道路停车场只有1094个,泊位62121个,且管理比较混乱,停车缺口巨大。没有经过审批,随意设置临时停车场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大型建筑配建停车场挪作他用,学校、医院、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等周边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大量车辆随意占道停车,严重影响交通畅通,直接造成交通拥堵;随着交通流量增加和城市道路的不断修建、改造和提升,有的路段出现了绿化与通行的矛盾。如槐安路与翟营大街西侧的宽4米,长约15米机非隔离绿化带,占据了两个车道,造成道路“卡脖”;有的施工现场组织不科学,过量占用道路作业,反复破道、占道施工,影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有的机动车随意变道、任意调头、乱停乱放,有的市民和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道路、不按信号灯行驶,有的老年代步车随意行驶,交通规则意识弱。
力促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视察情况,视察组对做好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做好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步伐,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功能,提高科学管理交通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找准我市道路交通问题的“死结”和“瓶颈”,集中力量和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激活城市筋络,让城市“血脉”畅通,努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打造大省省会新形象。
建议成立城区交通管理协调委员会,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建设、规划、城管、交通、交管、园林、教育、物价、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和高层专家参加,定期召开决策协调会议,研究制定政策、进行顶层设计,审批重大事项、规范管理标准、确定年度目标、制定考核办法,统筹研究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中的重大迫切问题。依托交通管理协调委员会,掌握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协调部门之间关系,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随着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城市框架拉开,原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已不适应我市的发展,要编制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确保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编制我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细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目标,建设“公交都市”;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确定,编制停车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停车管理,缓解停车设施供需矛盾;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分配道路资源,编制我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不同交通方式协调发展;要制定我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建议提升既有次干路的贯通性和拓宽路面,结合城市用地更新加密支路网,完善二环路内次干路系统,承接主干路交通疏解功能。抓紧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提升中心城区次干路通行能力。尽快打通多条“断头路”,形成路网衔接贯通。结合城市开发用地,加快建设规划支路,推进已完成代征代拆的城市支路建设。加快城区外围道路建设。加强二环路外围区域与主城区衔接道路建设,形成级配合理,路网通达的道路系统,通过外围路网系统,缓解中心城区路网交通压力。加强新建、改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城市交通标志、标线、标牌、信号灯用电等与道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提高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密度和协调性、一致性。
要积极组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普查、居民出行调查、交通流量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停车泊位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摸清城市交通运行规律,为科学治理交通拥堵提供依据。要将停车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重点公共基础项目,研究完善停车政策,鼓励停车产业发展,实施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地下和立体停车设施。坚持疏堵结合,全面治理停车场地挪用、占用,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型综合体建筑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停车场(库)。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医院、酒店、大型商业等单位自建小型机械式立体停车泊位。要依法设立临时公共停车场,实行分时段停车、分标准收费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将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外疏解。将部分医院、学校、行政办公等外迁,将在主城区的大型市场的货物仓储、装运、批发功能向外疏解,在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位置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方便转运的货物仓储中心,减少拉运货物车辆进出主城区。要完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功能,加强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和研判。推行信息主导警务新模式,落实网格化交通管理,科学精细指挥,提高指挥疏导交通能力。合理应用单向或变向交通、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等措施,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要建立交通管理信息服务与诱导系统,通过车载导航、广播、手机、交通诱导屏、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交通管控措施、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气象、路况、道路施工等提示信息,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服务,提高路网通行效率。
要实施优先发展公交战略,将公共交通建设纳入城市开发建设计划,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公交车数量、档次。采用先进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技术,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对主要干路实行公交优先。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尽快形成网络,发挥最大效益。要优化线路、站点,延伸公共交通进社区、进住宅区、进新区;建设公共交通换乘系统,完善不同交通方式、公交线路的有效衔接。
要深入扎实地开展交通遵章守法教育,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交通知识,提高市民守法出行和安全、文明出行意识,从源头上净化交通环境,让交通知识家喻户晓,使交通法律规章深入人心。
相关链接
以创新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深化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自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组织了对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视察,其中有许多做法对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来说是“首次”。
“首次”邀请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共计22人参加全程培训视察,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人们关注度之高对我们自己来说前所未有。四级人大代表从不同视角、不同高度、代表不同的人群,围绕我市交通状况找问题、提意见、出主意。
“首次”以市人大的名义,请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社会车辆代表、公交司机、居委会干部和普通市民代表参加座谈会,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倾听最基层的呼声。其中,有12名交通警察、10名出租车司机,5名公交司机,他们从自己的职业出发,讲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他们所提意见建议实实在在,切中要害,非常实际。
“首次”由最普通群众、市民发问、质询城市交通,市政府部门领导当场即时回答群众询问,回应市民关切。面对市民发问,在场的市建设局、交管局、交通局、城管委、规划局的领导,逐一当场回答,讲了政府做的工作和下步打算,群众非常满意和理解。
“首次”邀请了国家、省、市三级五名专家培训指导,解疑释惑,讲解管理交通的先进理念、发达国家和地区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做法,提出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意见建议,使调研组既听到了最基层的声音,又掌握了最先进的理念,打开了城市治堵的思路,拓宽了推动工作的视野。
“首次”开展大范围征求对城市交通意见活动。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群众关注度高、呼声大、回响大、涉及面广。为了全面了解情况,调研组首次配合机关党委走进社区征求意见,首次由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领导面对面听取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意见。同时,以发信函形式征求省交通厅、住建厅、交管局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意见,并通过人大网站、石家庄日报和石家庄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归纳汇总,共整理出252条意见建议,这些意见中不乏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